在知識產權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著作權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那么,在中國,著作權的保護制度是怎樣的呢?它又是如何保護人民的著作權的呢?下面便由律霸來為大家介紹。
我國著作權法是1991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從起草到頒布用了十年的時間,從一開始就顯示了立足我國國情和起點高的特點。十年來,這部法律的實施,對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激發知識界的創新精神,促進經濟、科技的發展和文化藝術的繁榮,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新問題、新情況也不斷出現,對著作權法修訂已是大勢所趨。2001年10月27日通過并頒布的《著作權法》修正案正是基于這種形勢發展需要而出臺的。
著作權法從頒布到修訂也是歷經十年,其間有兩個修正案提出。1998年12月,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著作權法修正案,常委會進行了初審,1999年6月又將該法議案撤回,在2000年 11月又重新提出一個修正案送常委會再審。對一部法律草案提出后又撤回而后又提出的情況并不多見,這種曲折所帶來的積極成果,就是使這部法律經過反復研究與修改,達到了國內外都比較滿意的水平,極大地優化了“入世”后我國知識產權的法制環境。
這次著作權法修改的具體內容涉及四個方面:一是調整了對權利的限制,提高了對我國著作權人的保護水平,解決了著作權法上的“超國民待遇”問題;二是完善了著作權權利內容,加強了對高新技術條件下的著作權保護;三是規定了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四是加大對侵犯著作權行為行政執法和司法審判力度。本文擬結合后兩方面對我國著作權的保護制度作一分析。
一、引入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方便著作權人實現權利,進一步與國際著作權制度接軌
著作權歸著作權人,著作權應由著作權人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行使,修改前的著作權法第四條第二款就是這樣規定的:“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著作權法修改后,在這方面增加了集體管理組織的規定:“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授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著作權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被授權后,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為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主張權利,并可以作為當事人進行涉及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訴訟、仲裁活動。”“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非營利性組織,其設立方式、權利義務、著作權許可使用費的收取和分配,以及對其監督和管理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由此條我們可以明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得到授權后,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幫助權利人實現著作權或權利人著作權受侵犯后代行救濟權。
著作權集體管理是指眾多的作者通過一個統一的機構,即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共同行使他們的權利。在西方,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已有200多年的發展歷史。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經驗。我國1990年著作權法制定時,就有專家提出將集體管理組織寫進,鑒于當時許多人對這個組織不夠了解,且我國又缺少相關實踐經驗,故未寫入。但在實踐領域,相繼出現一些對某一方面著作權進行集體管理的組織,如1992年成立的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1998年成立的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均在各自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
修改后的著作權法規定了權利體系完善的著作權,體現于著作權法第十條。這些權利中,有些由著作權人自己行使,如發行權、改編權、展覽權等;但有些權利著作權人無法或很難控制,如復制權。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了報刊轉載等形式的作品使用制度,一旦作品在大范圍內被多次轉載,其作者獲得稿酬權利是很難得以有效保護的;再如音樂作品的廣播權,作者不可能知悉所有播放其作品的電臺、電視臺,其相應的財產權也難以實現,等等。對此,在知識產權制度發達的國家,作者往往通過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來實現自己的權利,由集體管理組織代表作者去履行義務許可、收取費用,已成為行之有效的管理作者權利的手段。在這次著作權法修訂中,對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作出原則性的規定,在立法上是一大進步。
通過專業性集體管理組織來行使著作權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對權利人來說,可節約權利實現或救濟的成本,使權利得到充分的維護;對國家而言,也便于實施著作權管理,同時與世界知識產權制度接軌;從整個社會來看,有利于維護權利人的創作積極性,激發創造性,促進科技文化進步。
二、擴大行政處罰范圍和行政處罰種類,強化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行政執法力度
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中國知識產權法律規定了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的“雙軌制”[2]。有人主張在知識產權保護中,應強化司法保護,淡化行政保護,以防止行政力量對知識產權的過多干預[3]。但是,知識產權糾紛數量多、影響大、專業性強,全通過司法解決是困難的,而行政保護具有速度快、程序簡便的特點,能及時處理糾紛,節約成本;并且行政保護具有主動性,對維護知識產權法律秩序、促進公平競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再者,國際知識產權組織也承認并支持對知識產權的行政保護,故修改后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均規定了行政保護,并且予以強化,在著作權法修改中主要體現于以下兩個方面:
1、擴大行政處罰范圍
與原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比較可以看出,修改后的著作權法新增了以下行政處罰情形(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即使不以營利為目的,向公眾傳播著作權人的作品,也可給予行政處罰,并且這種傳播方式不限于復制、發行,還包括表演、放映、廣播、匯編以及通過信息網絡傳播等方式;(2)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制品,或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或者未經錄音錄像者同意,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的;(3)未經著作權人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采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或者故意刪除或改變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且不限于美術作品。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行政處罰在著作權領域所涉程度和廣度均得以加強,這一方面是基于著作權客體范圍的發展變化,新的權利客體需要行政救濟;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當前盜版活動猖獗,雖經多年整治,仍未遏制其泛濫勢頭,且這越來越嚴重影響到我國的國際聲譽,不利于我國與世界知識產權的交流,需要發揮行政機關主動、迅速的執法作用。
2、擴大行政處罰范圍
原著作權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主要是沒收非法所得和罰款;修改后,新增了沒收、銷毀侵權復制品及沒收用于制作侵權復制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即除侵權所得外,侵權制品及實施侵權行為的資料也予以沒收,這一方面增強了處罰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消除侵權人后續侵權行為發生的可能性,能收到較好的打擊效果。
三、完善司法程序,采用過錯推定原則,規定法定賠償制度
1、 規定了臨時保護措施
為及時制止侵權行為,保存有可能的證據,為認定侵權打下基礎,WTO知識產權協議要求成員國司法當局采取及時有效的臨時措施,如臨時禁令、證據保全措施等,這也是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國家的普遍做法。
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中,侵權構成應具備“有損害后果存在”的要件,因此,在立法中不存在對即將發生的侵權的司法救濟,也不存在針對此類行為所采取的臨時禁令措施。民事訴訟法第74條規定:在證據可能或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與人可以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法院也可以主動采取保全措施。但這種措施只有在有關實體爭議的訴訟中采取。基于此,在以往的著作權司法實踐中,經常發生由于沒有及時采取措施,致使侵權行為不能及時制止,侵權證據滅失,侵務人得不到應有處罰、權利人得不到應有保護的后果,削弱了司法保護力度。著作權法修改后,增加訴前禁止令、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的規定,突破了傳統侵權構成理論,是立法上的又一重大進步,這樣可避免侵權行為的進一步發生和擴大;及時保全和固定侵權證據,便于法院查明案件;有力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
2、確立過錯推定的歸責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舉證責任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按此規定,在著作權領域,如果權利人發現侵權行為,提起訴訟后權利人要提出證據證明侵權人侵犯了自己的權利。但著作權侵權行為有自己的特點,侵權行為數量上日益增多,方式上越來越專業化,領域涉及也越來越廣,這給被侵權人舉證帶來相當大困難。如著作權人要訴數年來久治不除的盜版行為,就要舉證證明成立盜版行為。但事實上,盜版行為被權利人發現后,盜版行為人往往不提供盜版制品的來源,以各種借口來掩蓋盜版制品的非法性,權利人僅憑自己的力量是很難舉出有力反證的,這種舉證責任的分配給侵權事實認定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同時也易使權利人在主張自己權利時存在畏難情緒,怕無功而返,甚至搭上一筆不小的訴訟費用。這種對權利人不利的局面在著作權法修改后得以扭轉。修改后的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復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權的,復制品的發行者或者電影作品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錄音錄像制品的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復制品有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該條采用了倒置的舉證責任,要求復制品或其他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發行者以及出租者在其利用制品時,必須履行注意義務,確保其行為的合法性,否則就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著作權法所確立的過錯推定原則,對著作權的實施,對完善著作權糾紛訴訟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3、細化賠償規定,增加法定賠償數額
修改前的著作權法對賠償問題僅作出原則性規定,修改后予以細化。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列出了幾種賠償數額確定方法:(1)按權利人的實際損失賠償;(2)按侵權人的違法所得賠償;(3)按法定賠償數額賠償。法定賠償數額確立后,即使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和侵權人違法所得難以確定,人民法院仍可以根據侵權行為的社會影響、侵權情節、侵權范圍等,在法律規定的限額內判令侵權人予以判賠,避免了過去那種“贏了官司輸了錢”的尷尬局面,將對權利人的保護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符合國際通行做法。同時,該制度的確立,也豐富了我國民事賠償制度。
著作權的修訂不是一勞永逸的,但我國現有的這些制度,一般都是能夠滿足時代的要求,能夠為廣大人民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和有力的司法保障。如果您想在具體了解這些內容,請咨詢律霸的在線律師,他們將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
怎樣理解著作權保護期的一致性和特殊性?
著作權保護期是多長?
著作權保護范圍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集資是什么意思
2020-12-28口頭贈與需要證明嗎
2020-11-10老人的贍養費能要多少錢呢
2020-11-08超市倒閉,促銷員有補償嗎
2021-01-25離婚協議里的賠償金多久有效
2021-02-21醫療后又工亡如何賠償
2020-12-27關于虛假訴訟案件原審原告在再審期間申請撤訴如何處理
2020-12-16合同三年可以辭退嗎
2021-01-29壽險的追訴期是兩年嗎
2020-11-15保險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備哪些
2021-01-30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佛山市某宗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7車輛未按時年檢保險公司一定不用賠償嗎
2021-03-11免賠額的形式有幾種
2021-03-24青海殘保金如何計算
2021-02-15保險受益人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18農村土地承包的原則
2020-11-08農村換地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29房屋拆遷有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19房屋拆遷,拆遷獎勵的意義是什么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