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屬于專利權的合理使用行為的有什么?
1、權利用盡后的使用、許諾銷售或銷售。即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
2、先用權人的制造與使用。即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
3、外國臨時過境交通工具上的使用。即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專利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
4、非生產經營目的利用。為科學研究和實驗目的,為教育、個人及其他非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專利技術的,可以不經專利權人的許可,不視為侵權行為。這里所說的在科學研究、實驗、教育中使用他人專利技術,只能是小范圍的非營利性質的使用。如果在整個教育系統內大量使用他人專利技術制作的教學用具,即便沒有盈利,但由于單位節省了大量購置教具的經費,屬間接盈利,并且使專利權人失掉了這一主要消費市場而蒙受經濟損失,因此,這種行為不屬于合理使用的范圍。
二、專利權性質
專利權的性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排他性、時間性和地域性。
1、排他性
排他性,也稱獨占性或專有性。專利權人對其擁有的專利權享有獨占或排他的權利,未經其許可或者出現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任何人不得使用,否則即構成侵權。這是專利權(知識產權)最重要的法律特點之一。
2、時間性
時間性,指法律對專利權所有人的保護不是無期限的,而有限制,超過這一時間限制則不再予以保護,專利權隨即成為人類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
3、地域性
地域性,指任何一項專利權,只有依一定地域內的法律才得以產生并在該地域內受到法律保護。這也是區別于有形財產的另一個重要法律特征。根據該特征,依一國法律取得的專利權只在該國領域內受到法律保護,而在其它國家則不受該國家的法律保護,除非兩國之間有雙邊的專利(知識產權)保護協定,或共同參加了有關保護專利(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
當發明人在發明了特定的發明后,為了更好的保障自己的權益也是可以申請專利權保護的,那么在申請了專利權后任何人也是不可以隨意的使用專利權的,如果說有不法分子未經他人的允許就隨意的使用他人專利并進行盈利活動時,也是屬于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專利權轉讓的費用是多少?
導致專利權終止的方法
專利權糾紛訴訟時效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財產既可以抵押又可以質押
2021-03-21夫妻可以為對方做擔保人嗎
2020-12-08遷戶口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9母親死后兒子能向女兒追討贍養費嗎
2021-03-18工程勞務合同家屬終止有效嗎
2021-01-25異地買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23怎么區分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
2020-11-25公司規章是否必要
2021-02-03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大學生見習期權益應由誰來保障
2020-11-17學生實習期間發生的工傷事故怎么解決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無效的事由有哪些
2021-01-30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人壽保險理賠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出險時保險公司應賠多少錢
2020-12-02觸發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會怎么樣
2020-12-25快速理賠定損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0-11-21保險期限內不予以賠償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5承攬合同與承包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1農村宅基地轉讓條件及糾紛有哪些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