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難救助的構成要件包含有哪些
(1)救助發生在海上或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海上風險遠遠大于陸上的特點,是海難救助制度得以確立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國《海商法》要求救助人救助被救物的行為必須發生在海上或海相通的可航水域。
(2)被救物必須是法律所認可的救助標的。我國《海商法》所認可的被救物是船舶和其他財產。其中船舶是指海商法第3條所稱的船舶和與其發生救助關系的任何其他非用于軍事的或者政府公務的船艇。即救助船與被救助船之一必須是我國《海商法》第3條所稱的船舶,而另一船只可以是非用于軍事或政府公務的內河船、內湖船及20總噸位以下的小船。
(3)被救物必須遭遇海上危險。海上危險的存在是救助行為得以產生的前提,船舶或其他財產只有面臨可造成損失的真空存在的危險,才有救助的必要。
(4)救助必須是自愿的行為。自愿原則是海難救助的構成要件之一。這里所指的自愿是雙方的,即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務的自愿被救助方接受救助服務的自愿。對救助方而言,自愿是指其在法律上和職責上對遇險的海上財產無救助義務,救助成功了,有權獲得救助報酬,不救助亦不承擔任何責任。
(5)救助必須有效果。有效果是指遇險船舶或其他財產全部或部分得救。如果有救助事實,但無救助效果,不得請求救助報酬,海難救助也就不能成立。這就是國際公約和各國海商法都普遍接受的海難救助的一項重要原則――“無效果,無報酬”原則。
發生海難應綜合考慮下列情形:1、被救財產的價值,一般情況下,救助報酬不應超過被救財產的三分之一;2、被救船舶、所載旅客、船員、貨物以及救助人和救助船舶所冒危險的性質和程度;3、救助人的救助成效,無效果無報酬;4、救助方進行救助工作所花費的時間、所耗費用和所受損失;5、救助方為救助而采取的技術措施和技能以及投入的救助工具;6、救助方或救助設備所冒的責任風險和其他風險;7、救助方提供救助的及時性;8、救助方船舶和設備的有效性和處于準備使用的狀態和價值;9、救助方的性質。
律霸小編提醒您,如果救助人對海洋環境污染損害危險的船舶或船上貨物進行了救助,仍可獲得一定的特別補償,在其他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的情況下,救助未取得效果的,仍可獲得救助款項。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致人死亡賠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3-10簽諒解書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5婚外情會坐牢嗎
2021-03-25擔保人要對私下約定的利息負擔保責任嗎
2021-02-05離婚時財產分割法規大全
2021-02-11故意傷害罪的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7法院管轄的確定
2021-01-20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房地產抵押登記的程序
2021-01-21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房屋中介欺詐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31勞務外包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18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第一個保險合同生效日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29開車自殺死亡是否屬于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3出車禍后保險公司不愿理賠怎么辦
2021-03-09保險人可以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嗎
2021-03-01一車投保兩份交強險能否都獲賠
2021-01-29司法鑒定保險傷殘標準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2020-12-15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