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可撤銷或可變更合同的種類
1、可變更或可撤銷合同中受損一方行使撤銷權或變更權的合同,是指權利人即受欺詐、脅迫方以及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乘人之危方的撤銷權。
《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顯失公平的。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但是,受欺詐、脅迫以及被乘人之危方的行為是無效還是可撤銷?《民法通則》將其規定為無效的民事行為,而《合同法》將其規定為除損害國家利益的外,為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權利人即受害方有選擇民事行為效力的權利,可以保持其繼續有效,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該民事行為而歸于無效,進一步體現了合同自由的原則。
2、與善意相對人訂立的可撤銷合同,是指效力待定合同中善意相對人在對方為追認前行使撤銷權而形成的可撤銷合同。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此時,善意一方行使撤銷權,便形成了可撤銷合同。
3、贈與人行使撤銷權形成的可撤銷合同。《合同法》第192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在法定情形之下,可以單方行使撤銷權利,使民事法律行為溯及地消滅,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恢復到未發生時的狀態。其目的在于保護權利人即贈與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關系的穩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什么是承諾
2020-12-05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責任承擔方式如何規定
2021-02-19債務融資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1-07車禍劃分責任要多久拿的到
2021-01-24如何區分挪用公款與借貸公款
2021-03-02擔保協議樣本
2021-01-04租賃合同中簽訂長期如何界定
2020-11-21繼承遺產需要繼承債務嗎
2020-11-11孩子需要請保姆,男方承擔一半保姆費嗎
2021-01-01在超市摔倒的賠償責任是怎樣
2020-12-14勞務分包需要交履約保證金合法嗎
2021-03-20國家對標準工作時間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0什么是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25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高保低賠”條款是否屬于免責條款
2020-12-20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對于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和年齡誤報后果的詳細解答
2021-02-15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案例分析
2021-02-20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超速行駛發生事故保險公司為什么不全賠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