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合同,在我國是指欠缺合同的有效要件而不發生法律效力的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理論界及司法實務中,人們常依上列5種情形做類別化分,形成5種類型,即欺詐脅迫型、惡意通謀(串通)型、損利型、掩蓋型和違法型無效合同。
對前述案件,筆者認為,如果說“不允許任何人從自己的錯誤行為中獲得好處”是一個古老的自然正義法則,那么,“不允許任何人從其惡意通謀行為中獲得利益”應作為現代司法正義之準則。如前所述,本案原、被告雙方簽訂的煤礦轉讓合同,以合法的合同形式出現,通過惡意通謀侵害國家利益,實現其非法占有國家資源之目的。之所以將本案合同當事人的行為界定為惡意通謀,且非但不支持當事人的訴訟主張,還須適用民事制裁措施,理由如下:
其一,本案合同的簽訂符合惡意通謀之特征。所謂惡意通謀(或稱惡意串通),是指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為謀取不法利益合謀實施的違法行為。理論界一般認為,惡意通謀行為之構成要件有4個:須有惡意通謀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之故意;須有雙方惡意通謀之行為;須有雙方通過惡意通謀行為謀取不當利益之目的;須有雙方惡意通謀行為直接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之利益。就本案當事人簽訂無證煤礦非法轉讓合同的事實看,合同雙方的行為均符合上述全部要件。
其二,本案當事人的行為具有民事違法性。《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三條規定:“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準取得探礦權、采礦權,并辦理登記。”第六條規定:已取得采礦權的礦山企業,因合并、分立、合資、合作、資產出售及其他變更資產產權情形等,經依法批準可以轉讓,除此之外不得轉讓。而本案當事人的開采及轉讓行為均違背上述規定。
其三,司法行為須注重社會效果。如果法院對于合同雙方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的案件,允許當事人在合同無效情形下返還財產,將導致司法權與行政權相沖突,而且非法煤礦轉讓糾紛將大量涌入法院,使眾多的非法獲利行為得到本不應有的司法保護。更嚴重者,將引起社會混亂而不可收拾,法院陷于被動局面。
其四,本案當事人的行為依法當受民事制裁。惡意通謀型非法合同之法律后果,一方面屬于一種特殊的“返還財產”形式,其具體表現為:屬于損害國家利益取得的財產應收歸國家所有;屬于損害集體利益而取得的財產須返還集體;屬于損害第三人利益的應當返還第三人。另一方面,司法機關不但收繳當事人的非法所得,還可以適用罰款、拘留等制裁措施。
礦產資源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礦產資源的,沒收違法所得,處以罰款。”合同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返還集體、第三人。”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三款在第一、二款承擔民事責任10種方式的基礎上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結合本案,法院可以對當事人的非法行為及其非法所得適用民事制裁。基于此,奉節法院審判委員會于同年11月討論決定:以判決方式確認合同無效,駁回當事人的訴訟主張;以決定方式對當事人進行非法活動之非法所得的26800元予以收繳。本案宣判后,原、被告雙方均未提出上訴和申請復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具鑒定意見的鑒定人是否必須出庭作證
2020-12-20哪些房屋裝修行為是禁止的
2021-01-08同居關系是否構成表見代理
2021-02-16委托律師所要提供哪些資料
2021-02-05合伙協議的內容包含哪些
2021-01-08哪些民事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
2020-11-20探望權如何中止
2020-11-20滯納金最多可以收多少
2021-02-05婚姻糾紛孩子怎么辦
2020-11-11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玻璃窗意外掉落砸死男童,誰來負責
2021-01-20消費者購物時被電擊傷,商場是否擔責
2020-12-24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專家提醒: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6“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07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輕微傷保險公司賠付還要額外賠付嗎
2021-01-05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1什么是保險公估人及認定標準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