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表現
1、合同對當事人的一般拘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2、合同的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合同的效力體現為雙主事人訂立合同的效果意思產生的法律效力,每一個合同的效力都是特定的,各個合同之間的效力都是不相同的。
合同內涵
(1)信守合同,不擅自毀約的約束力(本文稱之為合同的成立效力);
(2)履行合同,不違約的約束力(本文稱之為合同的履行效力)。這兩層涵義相互聯系,統一于有效合同之中,同時存在于合同有效狀態之下。后者以前者為前提,當事人失去任一約束,都不利于合同目的的實現。同時,這兩方面的約束力又有區別的必要,并非同時存在于任一合同效力狀態之下。
在合同無效的狀態下,二者均不存在;在合同未生效的狀態下,二者產生分離,只存在合同的成立效力,沒有合同的履行效力。合同效力涵義的這種二重性不僅是合同本身的內在要求,也符合國家法律的價值要求。一方面,合同行為過程本身就包括締結合同與履行合同兩個密切聯系又相互獨立的階段,并且各階段的信用要求不同。合同訂立過程中,要求當事人言之屬實,不欺騙對方,善意地安排雙方的權利義務;在合同成立之后履行之前,要求信守諾言,不隨意反言;在合同履行階段,要求當事人有言必行,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濫用權利及規避法律與合同約定,可見合同成立約束力內容與合同履行的約束力內容不同。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此可見,合同法明確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的約束力既有“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即信守合同、不擅自毀約的束;又有“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即履行合同、不違約的約束。我國《合同法》將合同生效制度設置于合同成立制度之后,表了法律對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區分,也反映了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廣義上講,合同生效應包括產生成立效力和履行效力兩重含義。由于合同依法成立,即產生成立效力。因此,從邏輯上分析,不難看出,于合同成立后所說的合同生效,顯然應解釋為履行效力的產生。這樣分析不僅具有理論依據,而且可以解決附條件與附期限的合同,在條件成就前與后或期限屆滿前與后的合同效力關系,以及效力待定合同追認前與后的合同效力關系,以及未生效合同的效力關系等一系列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中借貸法律關系相關法條匯總
2021-02-19權錢壞軍婚 案發進牢獄
2021-02-16交通肇事糾紛中,律師費可由保險方承擔嗎
2020-11-15寬帶賬號密碼是否屬于“公民個人信息”
2021-01-11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5民法典是否包括知識產權
2020-12-16最新勞動合同范本格式范本
2021-03-08執行董事和董事長有什么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1-08西安市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有哪些
2021-01-02放棄房屋所有權如何辦理
2020-12-19房屋有抵押能否訴前擔保
2021-02-02合同生效前要約可不可以撤回
2020-12-17勞動合同范本(2008用人單位版)
2020-11-24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保險合同必須要是書面形式的嗎
2020-11-20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
2021-02-23車險理賠“過期” 責任究竟在誰
2021-01-04傷者死亡駕駛員駛離現場全責保險公司怎么賠付
2021-01-16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