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表現
1、合同對當事人的一般拘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2、合同的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合同的效力體現為雙主事人訂立合同的效果意思產生的法律效力,每一個合同的效力都是特定的,各個合同之間的效力都是不相同的。
合同內涵
(1)信守合同,不擅自毀約的約束力(本文稱之為合同的成立效力);
(2)履行合同,不違約的約束力(本文稱之為合同的履行效力)。這兩層涵義相互聯系,統一于有效合同之中,同時存在于合同有效狀態之下。后者以前者為前提,當事人失去任一約束,都不利于合同目的的實現。同時,這兩方面的約束力又有區別的必要,并非同時存在于任一合同效力狀態之下。
在合同無效的狀態下,二者均不存在;在合同未生效的狀態下,二者產生分離,只存在合同的成立效力,沒有合同的履行效力。合同效力涵義的這種二重性不僅是合同本身的內在要求,也符合國家法律的價值要求。一方面,合同行為過程本身就包括締結合同與履行合同兩個密切聯系又相互獨立的階段,并且各階段的信用要求不同。合同訂立過程中,要求當事人言之屬實,不欺騙對方,善意地安排雙方的權利義務;在合同成立之后履行之前,要求信守諾言,不隨意反言;在合同履行階段,要求當事人有言必行,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濫用權利及規避法律與合同約定,可見合同成立約束力內容與合同履行的約束力內容不同。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此可見,合同法明確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的約束力既有“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即信守合同、不擅自毀約的束;又有“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即履行合同、不違約的約束。我國《合同法》將合同生效制度設置于合同成立制度之后,表了法律對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區分,也反映了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廣義上講,合同生效應包括產生成立效力和履行效力兩重含義。由于合同依法成立,即產生成立效力。因此,從邏輯上分析,不難看出,于合同成立后所說的合同生效,顯然應解釋為履行效力的產生。這樣分析不僅具有理論依據,而且可以解決附條件與附期限的合同,在條件成就前與后或期限屆滿前與后的合同效力關系,以及效力待定合同追認前與后的合同效力關系,以及未生效合同的效力關系等一系列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四級醫療事故賠償的計算方法
2020-12-23房屋買賣期間將房屋轉租是否有效
2021-02-08對方不領法院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0-11-14生活不困難也能索要贍養費嗎
2020-11-28工傷的索賠計算
2021-03-25有酒駕記錄對信用有什么影響嗎
2021-01-29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政府會處理嗎
2021-01-03人壽保險無效的情形有哪些,人壽保險索賠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0旅行社旅客旅游意外保險合同
2021-01-04失業保險基金的構成
2021-02-02車被石頭剮蹭能保險理賠嗎
2021-01-08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企業財產保險綜合險怎么計算
2020-12-08保險公司承擔的賠償金能追償嗎
2021-02-25汽車沒保險能置換嗎
2020-12-17宣告死亡又復活保險金要退回嗎
2020-11-26車上人員責任險什么情況免賠
2020-12-13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際支..
2021-01-22荒山開發承包合同
2021-03-22承包合同書范本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