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及最高院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合同糾紛,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時,法律賦予當事人協議約定管轄法院的權利,即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民訴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guī)定。
在股權轉讓協議糾紛中,如果雙方當事人對管轄法院有約定且約定有效的,應適用其約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應適用法律規(guī)定,即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于被告所在地,人們一般不會有歧義。而對于股權轉讓的合同履行地,應為股權轉讓的目標公司的公司注冊地。因為,公司股權轉讓糾紛的特殊性在于轉讓行為需要向公司注冊地的登記機關履行相應手續(xù)方可完成(如果是外資企業(yè),在工商變更之前還需要商務主管部門的批復,否則股權轉讓合同不生效),因此,以公司注冊地作為此類案件的管轄地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
【案例解析】
案例概要:
A公司與B公司于2013年底簽訂《產權交易合同》,由A公司向B公司(國有企業(yè))受讓目標公司股權。《產權交易合同》就標的股權數量、股權轉讓款金額、交易方式及違約責任進行明確約定。同時,《產權交易合同》還約定“如果政府相關部門未能審批通過此次股權交易的,B公司應當在收到A公司書面通知后3日內退回A公司已支付的全部股權轉讓款。”《產權交易合同》中對爭議解決方式的約定為“雙方依法向上海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A公司住所地在上海市X區(qū),B公司住所地在北京市,目標公司住所地在上海市Y區(qū),產權交易所住所地為上海市X區(qū)。
2014年初,A公司依約向產權交易所支付全部股權轉讓款[2]。2014年8月,上述股權轉讓交易未獲得政府相關部門的審批,A公司得知該消息后及時向B公司進行通報。B公司于接到該書面通知后的第30日向A公司全額無息返還股權轉讓款。A公司認為,B公司遲延返還股權轉讓款的行為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故擬提起訴訟。
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公布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分與行政處罰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2021-02-12行政訴訟如何收費
2020-12-31哺乳期員工不服從調崗可以開除嗎
2020-11-12勸酒可能涉及到侵權嗎
2020-11-18未經消防驗收房屋出租合同效力應怎樣認定
2021-03-21什么是侵占罪,與盜竊罪有何不同
2021-02-07船舶買賣合同可以約定管轄嗎
2020-11-29如何認定非道路事故
2021-03-01未成年繼承遺產需要償還債務嗎
2020-11-30在商場受傷怎么辦,都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31毛坯房驗房的十三個步驟
2021-02-02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人身保險合同無效的事由有哪些
2021-01-30保險合同的變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0貨運車損毀公共設施保險公司未履行義務敗訴
2020-12-11涉嫌危險駕駛保險會賠償嗎
2021-03-12保險合同能否凍結
2021-03-05商業(yè)車險二次費改的正式落地實施
2021-02-26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B)范本
2021-03-04簽訂承包協議算勞動合同嗎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