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1995年,原國內貿易部為了搞活全國的“菜籃子”工程,確定在海南省建設國家級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同年3月22日內貿部以(1995)內貿函字第117號“關于同意建立海南省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的復函”函復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海南省建立全國性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該市場列入全國商品市場建設規劃。同年4月24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召開省長辦公室會議,會議通過前期考查論證資料議定:海南省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選址擬定于瓊山市獅子嶺開發區南片,要求省商業貿易廳迅速將選址意見向內貿廳通報。4月2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批準海南省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選址的函”致函內貿部。7月19日,內貿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就中心批發市場的選址、建設等問題達成《商談紀要》。紀要議定:批發市場籌建工作由內貿部和海南省政府組成籌建領導小組負責。該中心市場的建設和營運采取國家和地方結合、政府和企業結合、產區和銷區結合的方式,多方出資,共同建設,企業運作。據此擬定設立“海南省**產品**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由**商地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金信實業有限公司等公司為發起人。同日(7月19日),中心批發市場籌建協調小組同瓊山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商談紀要》。紀要載明:批發市場建設地點定于瓊山市獅子嶺開發區,該市場區內土地的平整和外圍道路、水、電等配套基礎設施由瓊山市政府完成,費用由瓊山市政府負責。據此,瓊山市政府決定委派瓊山市**開發服務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直接參與投資中心市場的建設。7月25日,**公司和**公司、海南**房地產公司三方簽訂了一份《關于發起設立海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協議書》,協議約定:簽訂協議的三方為海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公司組織形式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以其認繳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發起人制定的公司章程為公司的最高行為準則。公司注冊資金5500萬元,**公司出資4500萬元,**公司出資500萬元,**房地產公司出資500萬元。各股東須在1995年8月10日前將認繳資金全部注入本公司。三方還制定了公司《章程》。7月28日,“海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心市**資有限公司),經海南省工商局核準登記成立。1995年8月10日是各股東注入認繳資金的最后期限。8月17日,**公司將200萬元人股資金轉入中心市**資有限公司。同年10月30日,中心市**資有限公司向海南省計劃廳申請更改中心市場項目的選址,新址選在海口市長流開發區慶齡大道南側的長流新區對外交通儲用地區內。11月2日,**公司以中心批發市場選址已不在瓊山市內為由向中心市**資有限公司申請退股。11月3日,省計劃廳批復,同意將項目選址改在海口市長流開發區。11月18日,中心市**資有限公司函復**公司,不同意其退股的申請。1997年1月2日,**公司因**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拒絕退還其入股資金,多次協調未果,遂起訴于瓊山市人民法院。被告中心市**資有限公司、**公司向瓊山市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瓊山市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被告遂向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海南省高院指定由海南中級人民法院作為一審。案件在審理過程中,海南省商貿廳致函法院:由于中心市**資有限公司業主的原因,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最后決定不在海南建設。[裁判要旨]1998年12月29日,海南中級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中心批發市場的項目是由政府及有關部門批準決定的,屬政府的行政行為。現中心批發市場不在海南建設,股東之間的糾紛應由政府協調解決,法院不應受理,因此,駁回瓊山市**開發公司的起訴。**公司不服裁定,提起上訴。1999年4月1日,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裁定,認為三方之間屬于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符合起訴條件,指令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此案。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在海南建立全國性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成立海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對市場進行開發及經營管理,是由內貿部批準決定的,初擬選址為瓊山市獅子嶺開發區,后定址為海口市長流開發區,其選址程序合法。股東發起設立的中心市**資有限公司的職能,主要是承擔海南國家級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項目的建設和運作,但現市場建設項目已不在海南建設,中心市**資有限公司也喪失了其職能作用及存在前提。**公司請求解除股東三方簽訂的協議并抽回出資,實質上是請求法院判令公司解散。中心市場投資公司雖已具備公司解散的條件,但《公司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并沒有規定公司因法院的裁決而解散。《公司法》明確規定股東公司登記后不得抽回出資,公司章程也有明確約定,**公司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遂作出(1999)海南經初字第21號民事判決書,駁回**公司的訴訟請求。**公司不服,向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由于我國目前的法律尚無明文規定法院可以直接判令公司解散,故**公司的起訴缺乏法律依據,其請求不屬法律主管范圍,應予駁回。遂作出(2000)瓊經終字第1號民事裁定,裁定如下:撤銷海南中級人民法院(1999)海南經初字第21號民事判決書,駁回農業[法理評析]一、本案是否屬人民法院主管本案的原告**農業開發服務集團公司以被告海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商地置業有限公司、海南**房地產公司擅自改變項目選址、違反投資意向、違約為由于1997年1月2日向瓊山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退回出資并賠償損失。瓊山市人民法院受理后通知被告提出答辯。被告**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提出主管和管轄權異議。被告提出三點理由:1、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4款的規定,原告提出的退出有限責任公司的訴訟請求,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2、關于股東退資、轉讓出資、解散等問題,根據《公司法}第8條規定,均應由有限公司的權力機構股東大會行使。而不應由人民法院代替股東行使。3、對股東未認繳出資額的,也應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可處以罰款,而不應由法院受理并處理。本案是否屬于人民法院管轄范圍?人民法院應否受理這類案件?本案原告的訴訟請求實質上是以設立有限公司的宗旨已不存在、中心市場計劃已撤銷為由請求解散公司、退回出資并賠償損失。我國《公司法》第190條規定:“公司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解散:(一)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的;(二)股東會決議解散的;(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的。”《公司法》第192條:“公司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被依法責令關閉的,應當解散。”《公司法》第190條規定的是公司自愿解散的情況、第192條規定的是行政強制解散的情況。可見,我國法律中沒有關于法院判決公司解散的情況。這應該說是我國公司法制定的一個漏洞。正是由于這個漏洞的存在,產生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公司不能自愿解散,而有的出資方(股東)要求解散時怎么辦?公司內出資一方因違法、濫用公司財產等使出資方之間發生矛盾時,往往董事會難以召開,不能達成解散協議;或者控股方利用其優勢損害其他出資人的利益,又使董事會通不過解散的決議。受損害的出資方強烈要求解散公司,收回出資,但如果向審批機構、企業主管部門提出解散公司的請求,這些部門是不會批準解散的,因為法律沒有授權這些部門根據出資一方的申請批準解散公司。于是,有的出資方便以其他出資方為被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收回出資,實質上是要求法院判公司解散,并主持清算。本案就屬這利情況。由于我國法律沒有對法院判決公司解散作出規定,使法院在接到這種訴訟后無法可依,致使做法五花八門,有的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有的法院以聯營合同糾紛或投資協議糾紛的案由受理,但無法做出實體判決,遲遲不能結案;有的作出終止合同、原告收回投資的判決(但公司怎么辦?公司債權債務怎么辦?);有的把公司作為第三人,判令第三人返還原告的出資(顯然這種判決在法律關系上是講不通的,強制執行會損害其他出資人的利益)。可見,目前出資方一方要求解散公司、退回出資的問題在實踐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需要研究的是這個問題應否由法院來解決,法院應如何來解決。如果不解決一方出資人要求解散公司的問題,會嚴重損害該出資人的利益。因為在一般情況下,該方股東處于弱小地位,無法左右公司的經營,投入的資產收不回來,也轉讓不出去,使這部分資產處于不穩定狀態,不利于發揮其效益。不利于股東合法權益的保護。《人民法院組織法》第3條規定:“人民法院的任務是……保護社會主義全民所有的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當事人的合法財產權益,是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使命。《公司法》雖沒有規定公司可因人民法院的裁決而解散,但也沒有禁止人民法院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對公司解散進行裁決。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把法院裁決作為公司解散的原因之一,可見,在某些情況下,只有法院認定并主持公司解散事宜,才能穩定社會經濟秩序,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對于當事人不能自己處理,其他部門也不能解決的糾紛應該受理,也有權受理。二、關于本案的案由本案的案由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原瓊山法院立案時將案由定為“投資協議糾紛”,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立案時定為“聯營合同糾紛”,合議庭評議時認為上述兩個案由均不能概括案件的實質全貌,擬定為“有限責任公司撤資糾紛”。案由應當能夠全面、準確地反映案件的性質和概貌。本案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因為項目選址發生變化、其他兩股東未足額繳納和未繳納應認繳的出資額。同時該項目已被撤銷,而要求解散公司、清算財產、撤回出資并賠償損失的案件。從本案當事人根本性分歧及原告的最終目的看,是請求解散公司、退回出資、賠償損失。因此,筆者認為,將案由定為“解散有限責任公司糾紛”較妥。三、本案訴訟主體地位本案屬于新類型案件,該類案件在立案審查及審理中涉及到訴訟主體地位問題。即什么人可以作為原告提起訴訟要求解散公司?請求解散的有限責任公司能否作為被告?我國《公司法}對此沒有具體規定,筆者認為:與公司無關的人一般不會提起解散公司的請求,即使認為公司從事違法行為,應被撤銷,也只能向有關行政機關提起,如向法院提起,法院不應受理。公司債權人只能要求公司償付其債務,在公司資不抵債時申請公司破產,不能要求解散公司。公司本身是由公司股東發起成立的,只有從事營業范圍內業務的權利能力,沒有決定公司存續還是解散的權利能力。所以,具有要求法院解散公司的資格的人只能是公司的股東。是否任何股東都有權提起公司解散之訴訟?對股東的資格進行進一步的限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如果因占公司股份極少的股東的請求而使公司進入解散程序,會損害其他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也影響經濟秩序的穩定。德國和日本的公司法都規定訴訟只能由股份占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股東提起,可以作為我們的參考。因此,要求解散公司的原告只能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同時,認繳資本占公司資本的十分之一以上。被告應是不同意解散公司的其他股東,被解散公司不能列為被告。本案中,**公司、**公司、**房地產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海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三方股東約定:**公司出資500萬元,**公司出資4500萬元、**房地產公司出資500萬元。公司成立后,**公司實際認繳200萬元,**公司認繳800萬元,**房地產公司分文未繳。故**公司實繳出資占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的1/5.**公司具有合法的訴訟主體資格,可以作為原告提起解散公司的訴訟請求。被告應為不同意公司解散的股東**公司和**房地產公司。被申請解散的海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不能作為被告。四、本案的實體處理(一)股東必須有合法的解散事由。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提起解散公司、退回出資的訴訟必須有法定或約定的事由。公司依法設立后,出資人對其他出資人及社會負有責任。我國《公司法》第34條規定:“股東在公司成立后,不得抽回出資”。因此,股東不能無故要求解散公司,收回出資。起訴解散公司必須有正當理由。對此,各國公司法都有明確規定,如日本《有限責任公司法》第71條規定,股東提出解散公司的理由是:“一、公司業務的執行遇到顯著困難,使公司發生不可恢復的損害,或損害之虞時;二、公司財產的管理和處理顯著失當,而危及公司的存在時”。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股東起訴要求解散公司必須有以下理由之一:第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公司解散事由出現。我國《公司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海南經濟特區有限責任公司條例》對公司解散事由作了規定,如果股東以這些事由出現為由要求解散公司,應予許可。第二,合同約定或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第三,影響公司生存的重大違約事由出現。如果公司是依聯營合同成立的,出資方的權利義務受合同的約束,當一方有重大違約行為,嚴重損害其他出資人的利益并影響公司的生存時,受損害方可要求解除合同,其后果必然是解散公司。第四,影響公司生存的重大侵權事由出現。當股東——方利用其資金或地域或其他方面的優勢操縱公司行為,侵吞公司財產,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并影響公司的生存發展時,受損害方可以要求解散公司,收回出資。本案原告以公司章程規定的經營宗旨、目的已無法實現、公司已沒有存在的必要和意義為由提起訴訟。《海南經濟特區有限責任公司條例》第62條第2款規定:“公司設立的宗旨無法實現的應當終止。”因此,原告的訴訟請求是有法規依據的。關鍵問題是查明原告所說的理由即公司的設立宗旨已無法實現是否屬實。據案卷材料載明:三方股東發起設立“海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投資有限公司”旨在開發國家級預定項目“海南鮮活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項目建成后該市場將成為全國北方冬季瓜果疏菜、鮮活水產品的供應集地。后該項目未獲立項和審批。且原預定在海南瓊山獅子嶺興建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現已改建為“海南省農副產品中心交易市場[(1997)368號國家計委的批復].據此分析,設立”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的宗旨已不可能實現,股東要求解散公司、退回出資的理由正當,應予支持。(二)公司清算問題。公司解散的判決生效后,應進入清算階段。清算是公司解散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國有關法律對法院主持解散清算沒有規定,只規定了人民法院主持破產清算和公司自愿解散后指定清算組的情況。我國《公司法》第189條規定,公司被依法宣告破產的,由人民法院組織清算組,對公司進行破產清算。《公司法》第191條規定,公司解散后15天內不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該申請,并及時指定清算組成員。在股東自愿解散的情況下,一般不需要法院主持清算工作,股東可以選定清算組,完成清算工作。如果公司解散是由法院判決強制解散的,清算工作就應由法院主持進行。首先應選定清算人,組織清算組。清算人由各股東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由法院按股東出資額情況確定。我國《公司法》對清算組的職權,清算活動的進行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清算組的工作應按照這些規定進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伙開公司成立程序是什么
2021-02-15申請專利時如何確定保密審查
2021-03-04動產抵押生效要件如何規定
2021-03-17破產和解制度對債務人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2020-12-05同居關系解除后,男女雙方該怎么承擔孩子的撫養義務
2020-12-10什么是擔保合同中人的擔保
2021-03-12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顧客在超市門口摔倒超市要賠償么
2020-12-12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修高速公路占農戶住房怎么賠償
2020-11-20私人教育機構離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0-11-27雇傭合同是否屬于勞務派遣
2020-12-18員工調崗后主動辭職有沒有經濟補償金
2020-12-30勞動糾紛調解需要幾天
2021-01-29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
2020-11-10人身保險的索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保險理賠金可以留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