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發言侵犯名譽構成侵權嗎
當訴訟當事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形成爭議的語言陳述與司法程序所處理的事實及其結果有特定聯系時,是不構成名譽侵權的。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
1、行為人主觀有過錯
主觀有過錯是指行為人對于他人名譽權受侵害的事實主觀上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以媒體新聞報道侵害他人名譽權案件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觀心態為故意,我們可以輕易認定,但如果僅僅表現為對所報道的事實調查或審查不嚴導致報道失實,其主觀心態應如何認定?筆者認為,新聞媒體作為我國的社會監督主體,應當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報道權,而不應過分要求新聞媒體報道準確無誤。因為基于我國國情,輿論監督在社會生活中一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方面。因此,我們應當鼓勵并支持新聞媒體繼續有效地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2、行為人行為違法
對于該構成要件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未作明確解釋,但是,筆者認為,按照慣例,此處的“法”應作限制解釋,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對于部門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雖然可以約束行為人,但是違反這些規定,受害人并不得據此要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此種情況下,唯一可以救濟的途徑是向有關行政主管機關申訴控告,要求主管機關對行為人做出處理。
3、存在損害后果
由于名譽權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名譽權的損害后果與一般侵權后果的表現有所不同,前者較為隱蔽,且舉證比較困難。如公民因加害人行為導致社會和他人對其品德評價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為導致商譽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終止等。我國還沒有明文規定名譽權損害后果的具體表現形式,而涉訴的名譽權案件也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對于是否存在損害后果及后果嚴重性,沒有法定和統一的衡量尺度,這也是完善名譽權保護制度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4、損害后果與違法行為之間有因果聯系
因果聯系一般表現為直接和間接兩種,筆者認為,侵害名譽權的構成必須是違法行為直接導致了損害后果,如果確定違法行為與間接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聯系,必然導致權利濫用,這也與名譽權保護制度的初衷相違背。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當訴訟當事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形成爭議的語言陳述與司法程序所處理的事實及其結果有特定聯系時,是不構成名譽侵權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群里罵人可以立案嗎
2020-12-16法律顧問費與顧問費在稅收的區別
2021-02-20商標法對商標侵權行為有何規定
2020-12-30抵押權是擔保權嗎
2020-12-21貴州安順車禍傷殘評定為十級的應陪償多少錢
2021-01-31惡意競爭如何處罰
2020-11-28普通合伙人轉讓公司份額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31怎么繼承父母的拆遷安置房
2021-02-12子女對老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0-12-24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不是要雙方到場簽字
2020-11-13如何申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1-31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購房要做好的細節有哪些
2020-11-22集資房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嗎
2021-02-03因工致亡應該怎么賠償
2020-12-24勞動合同主體能是未成年人嗎
2021-03-10面對求職單位的女性性別歧視怎么辦
2020-12-29調崗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3-15負債與勞動糾紛如何區分
2021-03-21經紀及管理合同是委托合同嗎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