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訴期限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判決和裁定都是一審法院的審理的結果,會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并且在判決書、裁定書中予以表述。因此,患者及其家屬在接到判決文書后,要根據自己對判決的意見,及時做出是否上訴的決定。如果準備上訴的,應當準備撰寫上訴狀,并且在規定的時間內遞交上訴狀。
2、上訴形式
上訴應當遞交上訴狀。上訴狀的內容,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及其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原審人民法院名稱、案件的編號和案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
這是上訴與起訴的最大區別,必須遞交上訴狀,也就是說必須以書面形式提交。口頭提出上訴是不被接受的,如果這樣提出過上訴的,在法律上沒有法律效力,與沒有提出上訴的要求相同。
3、上訴方式
按照我國訴訟法的規定,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由于按照我國法院的工作模式,原審法院在接到上訴狀向二審法院轉交上訴材料時,應當寫出一審處理意見等等文書,因此,一審法院的法官是必須看到上訴狀的。患者及其家屬也不要有思想顧慮,雖然在上訴狀中可能在文字上涉及對于法官的不滿的意見。只要是不涉及人身攻擊的,言之有理的上訴狀都是會被接受的。患者及其家屬不要故意回避原審法院的法官。必須按照訴訟法的規定辦事。
4、上訴程序
按照我國訴訟法的規定,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
該遞送上訴狀的程序與我們在前面介紹的起訴狀的程序大體相同。僅僅多了一個報送程序。其實,如果患者及其家屬經過一次法律訴訟程序,就會對一般的訴訟程序了解很多,大體相同的訴訟程序會指導患者及其家屬的訴訟行為。避免患者及其家屬的在上時程序上“吃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限制會見三種情形
2021-03-15商評委如何認定域外證據
2020-12-21一般保證
2020-11-09老人的贍養費能要多少錢呢
2020-11-08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協商解約不成怎么處理
2020-11-28離婚財產保全手續有哪些
2021-03-01離婚房產如何評估
2021-01-07數罪并罰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10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企業一定要成立工會嗎
2021-01-19將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是否合法
2020-12-29實習期間因工作導致腰間盤突出屬于工傷嗎
2021-02-28交通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10對方無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8肇事司機自己被撞 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3-02非全日制用工需要交納生育保險嗎
2021-01-06財產保險合同中的第一受益人寫誰更好
2021-01-07車子沒貼保險標志如何處理
2021-03-12超載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