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離婚就要到法院受理案件,對于離婚案件,一般原告起訴之后雙方都要到庭。那么關于離婚官司缺席判決是怎么樣的?如果第一次原告起訴有一方當事人沒有到庭的,一般會不予離婚,撤回起訴,六個月之后才可以重新起訴。
一、離婚官司缺席判決
離婚案件中如果被告缺席,法院也能判決離婚。一些人認為,離婚案件必須雙方都到庭才能審理,所以為了達到不離婚的目的就不去開庭,這是錯誤的觀點。
律師解答,一般原告第一次起訴離婚,如果被告未到庭,原告又不能提供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證據,法院則缺席判決不準雙方離婚。 過半年之后,原告再行起訴離婚的,如果法院向被告送達了相關的應訴手續,原告又提供了證據證明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可以缺席判決準予雙方離婚。
不參加庭審分割財產吃虧
湯蘇莉法官解釋,在離婚案件中,若被告不參加庭審,等于喪失了話語權,在財產分割上有可能吃虧。
比如夫妻雙方共有一處房屋,法院通常會判歸該房為到庭一方所有,判決到庭一方給予未到庭一方相應的經濟補償。而由于房屋有升值空間,所以大部分人是希望要房而給予對方補償的。
此外,雙方有哪些個人財產和共同財產,法院也通常會采納原告一方意見。
本案中,孟小美就是因為沒參加庭審,失去了要求丈夫履行“離婚懲罰協議書”的權利(當然,協議書本身也是無效的)。
對財產分割不服不能另行起訴
如果被告在判決生效后認為判決分割財產有誤,只能在法定期限內進行申訴,不能另行起訴。如果被告在判決生效后認為還有一些財產在之前的訴訟中沒有處理的,可以以離婚后財產糾紛的案由起訴要求補充分割這部分財產。
1、被告經傳喚拒不到庭,可以缺席判決。
被告(包括無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的法定代理人)經傳票傳喚后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院許可中途退庭,可以缺席判決。
但如果是關于贍養、撫育、扶養義務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可以拘傳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00條:“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
2、被告不到庭可以缺席判決的情況。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被告提出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離婚案件的原告收到法院的傳票后拒絕出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在被告反過來起訴原告的時候,法院可以缺席判決。
3、被告一方下落不明,原告一方起訴離婚的,可以缺席判決。
一方下落不明要求離婚的案件很常見,因為夫妻長期不在一起生活,導致雙方感情淡化,故法官在解決此類案件時,大都判決離婚。
可是夫妻一方已經下落不明了,法院如何傳喚被告才能將離婚缺席判決呢?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可以采取公告送達程序來完成對被告的通知義務,公告送達60日的公告期一滿,即便被告不出庭,法院亦可缺席判決。
但是,公告送達有嚴格的適用條件:
(1)有證據證明受送達人下落不明
(2)沒有證據證明受送達人下落不明,但法院已通過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托送達、郵寄送達等方式都無法將訴訟文書送達受送人的。
在滿足以上兩種條件后,才可以公告送達,才能對離婚缺席判決。
缺席判決,是指開庭審理案件時,只有一方當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對案件進行審理之后所作出的判決。缺席判決是相對于出席判決而言的。開庭審理時,只有一方當事人到庭,人民法院僅就到庭的一方當事人進行詢問、核對證據、聽取意見,在審查核實未到庭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起訴狀或答辯狀和證據后,依法作出的判決,就是缺席判決。
離婚官司缺席判決的內容是怎么樣的?關于離婚有起訴離婚,還有訴訟離婚,訴訟離婚就關系到法院的內容,需要當事人雙方到法院進行離婚審判,第一次一般都是要出示感情破裂的證明的,所以一方如果缺席,法院會不予離婚。
2020年夫妻離婚后戶口怎么辦
離婚后女方戶口怎么辦,有哪些處理方式?
關于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有哪些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空拋物砸車物業承擔責任嗎
2020-12-31法律顧問的工資福利
2020-11-29強拆后的法定訴訟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9律師函有什么法律效力,律師函有什么法律作用
2021-02-07被政府質押的房子能買嗎
2021-03-01反擔保協議
2021-02-10交通事故一般什么時間起訴
2020-12-26勞務外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3人事代理
2020-12-27飛機晚點延誤險賠償
2021-03-07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
2021-02-26貨物運輸保險單種類介紹有哪些
2021-01-26司法鑒定費用保險公司該承擔嗎
2021-03-14保險公司定損和修車廠不一樣怎么辦
2021-01-25人民財產保險理賠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9保險公司應賠付被砸日系車
2021-01-10加入WTO對各行業的影響:保險業國際貿易論文
2021-02-04食堂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31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有幾種
2021-01-19拆遷補償標準是“國家標準”還是“當地標準”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