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異議之訴是民事訴訟法新規定的程序。當事人如不服一審執行異議裁定,可以在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復議,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于下級法院的裁定依法進行審理,如認定合法和正確的,依法駁回當事人執行異議申請,維持一審法院裁定;如果認定一審裁定不合法或執行有錯誤的,撤銷一審裁定。二審法院不會將執行異議案件再次發還一審法院審理。
執行異議之訴的幾個基本問題的簡要分析
一、對執行行為異議
執行行為異議是指執行案件的當事人、利害關系人(關于如何界定“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最高院并未作明確規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部分及其司法解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可供參考。)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可以向負責執行的法院提出書面異議,法院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15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在執行行為異議程序下,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救濟途徑為,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對執行法院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上一級法院在復議后,形成案號為“執復字”的“執行裁定書”。在執行行為異議程序下,不產生“執行異議之訴”。在法院內部的分工上,執行行為異議和復議的受理,也一般由執行部門審理。該程序仍屬于執行程序的一部分。
二、對執行標的異議
對執行標的的異議也即通常所說的“案外人異議”,是指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于執行依據所確定的執行標的主張自己享有實體上的權利,而請求法院對該實體上法律關系進行裁判,以阻止法院對執行標的進行強制執行的一種救濟途徑。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15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該裁定不服,則可能引發執行異議之訴。
由于該程序仍屬于執行程序的一部分,與執行行為異議一樣,對執行標的異議的審查和裁定,仍由法院執行部門負責。
三、什么是執行異議之訴
由于對案外人提出的執行標的異議,法院可能作出支持和不支持的裁定,當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且與原判決、裁定之實體裁判內容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執行法院起訴(若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則應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該訴訟即為“執行異議之訴”。執行異議之訴的管轄法院為執行法院。
執行異議之訴不是執行程序,在性質上屬于因執行程序而引發的民事訴訟程序,因此《民事訴訟法》第227條屬于執行程序章節,在《2015民訴法司法解釋》中,將執行異議之訴單列為第十五章,置于二審程序之前,而未列入執行程序章節。
案外人、當事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后,由執行法院按一審程序審理,執行異議之訴的當事人對該一審判決不服的,則可按照普通訴訟程序通過上訴等方式進行救濟。一般理解,在法院內部的分工上,執行異議之訴應由法院負責審判業務的庭室審理。
四、執行異議之訴的內容和種類
在案外人對執行標的異議案件中,根據法院裁定結果不同,會形成兩種不同的訴(也即不同的案由、訴訟參與人和訴訟請求),即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和申請執行人執行異議之訴。此外,在多個債權人對執行財產申請參與分配的執行案件中,可能會形成執行分配方案異議之訴。
1、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
法院裁定異議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異議。對駁回裁定不服的,案外人可提起“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在該訴訟中,案外人為原告,申請執行人為被告,同時應視被執行人的態度確定將被執行人列為共同被告(被執行人反對案外人所主張實體權利時)或第三人(被執行人不反對案外人所主張實體權利時)。
(1)案由: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
(2)訴訟參與人:原告為案外人,被告為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或作為第三人);
(3)訴訟請求:請求判令對執行標的停止執行。此外,亦可在訴請中請求判令確認執行標的之權利歸屬。
2、申請執行人執行異議之訴
法院經審查,異議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執行標的的執行。對中止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執行申請人可提起“申請執行人執行異議之訴”;在該訴訟中,申請執行人為原告,案外人為被告,同時應視被執行人的態度確定將被執行人列為共同被告(被執行人反對申請執行人請求時)或第三人(被執行人不反對申請執行人請求時)。
(1)案由:申請人執行異議之訴;
(2)訴訟參與人:原告為執行申請人,被告為案外人、被執行人(或作為第三人);
(3)訴訟請求:請求判令許可對執行標的予以執行。
3、執行分配方案異議之訴
此外,根據《2015民訴法司法解釋》511條和512條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6條),在多個債權人對執行財產申請參與分配的執行案件中,亦可形成“執行分配方案異議之訴”。該訴是指在多個債權人對同一被執行人申請執行或者參與分配的案件中,執行法院作出分配方案后,如果債權人或者被執行人對分配方案提出書面異議,未提出異議的債權人、被執行人對異議人的意見提出反對意見,異議人有權以提出反對意見的債權人、被執行人為被告,向執行法院提出訴訟。
在該訴中,原告為異議人,被告為對異議提出反對意見的人,能否視情況確定是否追加第三人,實踐中有不同的認識。筆者認為,法院應從有效查明事實解決爭議的角度,決定是否追加第三人。
當事人是需要承擔主要的舉證責任的。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解除合同的流程
2020-12-10公司未設立已經出資款項如何返還
2021-02-17交通事故訴前鑒定后多久立案
2021-03-10合伙財產質押的主管機關是誰
2021-02-12親生子女撫養權怎么爭取
2021-02-10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有什么
2021-03-0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集資房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2021-01-30合同中止履行是否變更合同
2021-02-11發生勞動爭議或者勞動關系轉移接續時,有哪些東西都是重要憑證
2021-01-14勞務分包無資質的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8學生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免責條款效力爭議案
2021-03-14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2被自己的汽車撞傷能否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21單方交通肇事為什么理賠難
2021-01-11我的汽車在外地出險怎么辦
2020-12-16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的內容是怎樣的
2020-11-21隱名被保險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1-01-20人壽保險保險費的繳費方式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