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侵權被告免責的情況有哪些
在明確污染侵權責任基本條件的同時,國家法律還規定了環境污染侵權被告免于承擔責任的特殊情形。主要包括3種情形:
1、是不可抗力。
對于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和《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九十二條還特別規定: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并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可見,即使發生地震等極端自然災害,排污單位也必須“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以避免造成污染損害,否則也必須承擔相應責任。在《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亦有類似的規定。由此可見,不可抗力在我國同樣是環境侵權的免責條件。從這些規定看,不僅將不可抗力的范圍限定為“自然災害”(作為社會現象的“戰爭”行為僅在《海洋環境保護法》中作了規定),
環境污染損害的行為人依據不可抗力免責還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
(1)符合“完全”的要求,如果除不可抗力外還有其它因素參與,則是不能免責的
(2)“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如果雖然發生了不可抗力,但是行為人卻并沒有及時采取合理措施,因而發生了損害后果,則行為人同樣不能免除責任。
2、是受害人故意。
如果環境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減輕排污方的賠償責任。
3、是第三人。
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實際中,第三人通過鉆孔等破壞性方法盜竊輸油管道中的石油,由于盜竊人未能有效封堵,導致農田、海域污染的案例,時有發生。司法實踐中,多由輸油管道的管護單位先行賠付農民污染損失,繼而再向第三人追償,直至追究其刑事。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我國的環境保護法中對環境污染侵權被告免責的情況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造成和第三者的行為。如果具備了相應的條件,那么按照法規就不會承擔侵權責任。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已經履行完畢還能不能撤銷
2021-02-09劃撥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的情況
2021-03-03辦了營業執照沒有開店有什么后果
2021-01-30夫妻個人債務怎么取證
2021-03-14子女贈予父母的房產可以變更回來嗎
2020-11-30贍養糾紛民事起訴書
2020-12-18學校沒收手機是違法嗎
2020-12-17繼承房屋產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1-02-10房屋不滿意可以拒交中介費嗎
2021-01-11無產權證房產轉讓可否公證
2021-03-04勞動合同中止怎么恢復
2021-02-14企業停產是否屬于勞動關系終止
2021-01-08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主體工程勞務部分是否可以分包
2021-01-20勞動爭議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嗎
2020-11-09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司機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照樣得賠
2021-03-04車輛保險單可以反保全嗎
2020-12-10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