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同的合法有效性
這應當是在簽訂和審查合同過程中最應當注意的問題。
我們應當從下列幾個方面去審查這個問題:
(1)合同主體資格
在簽訂合同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合同的內容,還要對合同主體的簽約資格進行審查。為慎重起見,可以要求對方提供資質證明,以確認其簽約資格。
另一方面,應當區分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和內部職能部門的簽約問題。
一般情況下,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如果具備營業執照(非法人營業執照)就具有簽約主體的資格,但其是否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就是訴訟中應當解決的問題,這不應當影響其簽約主體資格。
而企業的職能部門就不具備這樣的資格。我們在面對小企業的時候比較容易區分,但對于規模比較大,分支機構和職能部門比較多的企業可能就會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在簽訂和審查合同的過程中加以注意。
(2)合同雙方的行為是否合法,是否違反國家強制性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不要違背社會利益,不要存在欺詐的情形。
(3)合同主要條款是否具備。
當事人在合同簽署過程中,對條款的設置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而且主要是從商務的角度出發,往往會出現缺少某些主要條款。
(4)審查代理權限
在簽約過程中,不可能都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直接簽署,而是由授權代表加以簽署,在授權代表簽署的情況下,應當要求其提供權委托書及其本人身份證明等資料。
(5)對方當事人對合同所涉及的財產是否具備處分權或取得了所有權人的授權
(6)合同成立和生效的條件。
合同成立的條件比較容易明確,而對于合同的生效由于可能會涉及到法定的審批,所以當事人在理解上可能會存在偏差,認為合同一經簽署成立就生效了。應當注意兩者之間的區別。
2、確保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1)權利義務的內容應當明確
應當結合合同的性質,確立合同的主要條款,例如標的物的性質、質量要求、交付期限,延遲交付的責任等等。
(2)設置終止、解除合同的條件
新合同法的頒布實施,主要體現了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這樣一個原則。
這就說明了雖然法律規定的合同解除條件,但由于其并不明確具體,我們就需要提示當事人注意在合同中明確這些條件,包括違約情形、違約責任,違約所產生的損失范圍及補償,比如對于可預期利益的范圍的界定,避免將來產生爭議。
(3)為避免產生爭議后出現損失,應當設置保護性的條款。
合同中除設定違約責任外,還應當設置其他的保護性條款。特別是合同標的額比較大,履行周期比較長的,可以考慮設置定金條款、履約保證金條款、抵押、質押等,從而減少風險。雖然這些條款的設定并不一定會得到對方當事人的同意,但在談判過程中仍應當主動提示。
充分明確雙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權利義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暴力裁員現象的思考
2020-11-26旅游中被強制購物,事后發現上當受騙該如何
2021-01-21行政機關違法對違建強拆有賠償責任嗎
2020-12-22自離公司不開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1-01-07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13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
2021-01-27公司法 注冊資金 抽資
2021-03-03支票保證與保付的區別
2021-03-19私下簽的離婚協議有效嗎
2020-12-09繼父贍養糾紛贍養費
2021-03-05指定管轄的特殊原因是何種情況
2020-12-02辦酒不領證算結婚嗎
2021-03-05質押關系還是保管關系是怎樣的
2021-01-15九年義務教育學生摔倒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5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2-28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煤火費勞動仲裁可追溯幾年
2021-02-11經紀及管理合同是委托合同嗎
2021-03-05不能投保貨物運輸保險的物品
2021-03-26車上責任險案例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