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的法律特征
律師解答:
(一)代理人必須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代理活動
代理的這一特征是由代理制度的目的所決定的。
代理人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其目的并非為代理人自己設定民事權利義務,而是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權或依照法律規定,代替被代理人參加民事活動,其活動產生的全部法律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因此,代理人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活動。
代理的這一特征,是代理與“行紀”的重要區別。行紀行為又稱信托行為。在行紀行為中,行紀人受委托人的委托,用委托人的費用,以自己的名義為委托人從事購買、銷售及其他商業活動,因其活動系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故相對于第三人而言,其活動的后果只能直接由行紀人自己承受,然后再依委托合同的規定轉移給委托人,也就是說,行紀人的活動不能形成代理的三方關系。例如,某甲將自己的電視機委托寄售商店出售,寄售商店即以自己的名義將之售與某顧客,然后將收取的價款扣除有關費用后,轉交委托人。在這一行紀行為中,寄售商店以自己的名義與顧客訂立買賣合同,并向顧客履行合同義務。顧客與委托人之間,不發生任何法律關系。
(二)代理人所代理的行為必須是民事行為
“代理”一詞在社會生活中運用極其廣泛,凡是代替他人實施某種行為的情形,都可以被稱之為“代理”。但民法上的代理是專指代理民事主體為意思表示的法律現象。因此,只有設立、變更或終止被代理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才是民法上的代理行為。
1.不屬于民事代理的行為
下列行為不屬于民法上的代理行為:
(1)事務性行為的“代理”。事務性行為指不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如抄寫稿件、校閱資料等。事務性行為的“代理”不能產生法律效果,故不屬于民事代理。
(2)民事訴訟中的代理。民事訴訟中,律師或其他訴訟代理人依照其訴訟中的地位,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其活動可以不依附于委托人的意志,也不必以委托人名義進行。所以,訴訟代理不是民事代理。不過,訴訟代理基于委托合同產生,在某些方面,可以參照適用民事代理的某些規定進行處理。
(3)行政、財政及其他法律活動中的代理。行政、財政活動的代理,通常是指代替他人依法定程序辦理審核登記或注冊以及履行行政或財政義務(如法人登記、商標注冊登記等)。這些活動所發生的關系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不屬民法調整的范圍。不過,基于這些活動中,委托人與受托人之間存在委托合同,因此,其某些方面可以參照民法有關代理制度的規定予以處理。
2.不適用民事代理的民事行為
并非一切民事行為都可以適用代理。
依照法律規定,以下民事行為不得適用代理:
(1)具有人身性質的民事行為。如設立遺囑、婚姻登記、收養子女等。
(2)履行與特定人的身份相聯系的債務。這類債務通常與特定人的技能、專業水平、能力等密切相關,不能由他人代為履行。如寫作、演出、繪畫、建筑工程承包等義務的履行。
(3)當事人約定只能由義務人親自履行的債務。
(三)代理人在代理權限范圍內獨立為意思表示
代理制度的重要特點,在于代理人在代理關系中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代理人進行代理活動不得超出被代理人授予的或者法律規定的代理權范圍,但代理權范圍只是確定了代理人活動的基本界限,在這一界限范圍之內,代理人必須根據維護被代理人利益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向第三人作出意思表示或接受第三人的意思表示。也就是說,代理人在代理活動中必須根據自己的判斷作出獨立的決定。例如,某乙受某甲的委托,代理某甲購買住房。在購買房屋的過程中,某乙必須自己決定向誰購買、購買何種具體的房屋、以何種具體的價格和條件購買等等。因此,代理人在代理關系中是獨立的民事主體,要為自己的行為向被代理人承擔責任。如果代理人因為疏忽大意而使其代理活動造成了被代理人的損失,代理人必須向被代理人承擔賠償責任。
代理的這一特征,使代理人與以下幾種人相區別:
1.居間人。居間行為是根據雙方約定,一方為他方報告成交機會即提供商業信息,他方當事人在居間人介紹的交易成立后,向其給付一定報酬的行為。居間人在委托人與第三人訂立合同的過程中,起的是穿針引線的媒介作用,不需要以委托人名義向第三人進行獨立的意思表示。
2.傳達人。傳達人是將一方的意思表示原原本本地轉達另一方的行為人。在當事人雙方訂立合同的過程中,傳達人只
是起傳話工具的作用,無須也不能進行獨立的意思表示。
3.見證人。見證人是對當事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進行證明的人,其既非民事法律行為的實施者,也非法律關系的參加者,不能對民事法律行為的實施作出任何獨立的意思表示。
(四)代理人活動的法律效果直接歸屬于被代理人
代理的這一特征是由代理制度的作用所決定的。代理是被代理人通過代理人的活動為自己設定民事權利義務的一種方式,因而代理人在代理權限范圍內所為的行為,與被代理人自己所為的行為一樣,其法律效果應全部由被代理人承受。其中包括:
1.代理行為所產生的民事權利歸被代理人享有,所產生的民事義務歸被代理人承擔。此外,代理行為所取得的其他利益也歸屬于被代理人。
2.代理人的代理活動產生的不利后果應由被代理人承受。代理人在代理活動中為第三人造成的損害,應首先由被代理人對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但是,如果對不利后果或損害的造成,代理人有過錯的,被代理人有權追究代理人的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唯一住房如何強制執行
2021-01-17公證催收債權能否中斷訴訟時效
2021-01-30店鋪轉讓要不要通過房東
2021-01-19員工股權激勵解禁后多久能賣
2021-01-12實用新型專利有效期
2021-02-15減刑的適用條件
2021-03-24未成年犯罪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2020-11-13什么情況下交警應該回避
2020-12-31公款不能轉給私人賬戶嗎
2021-03-05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試用期離職提前七天通知違法嗎
2021-03-01國家規定實習期多長
2021-01-08交強險賠償范圍及限額有什么變化
2020-11-24因產品責任提起訴訟后應當提供的證據是什么
2021-01-18飛機延誤后起飛前還可以購買航班延誤險嗎
2021-01-15保險表見代理的認定問題有哪些
2021-02-10保險人在賠償后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4保險責任怎么確定
2021-01-02外資保險公司超出業務范圍尚不構成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