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商業秘密的保護可以分為積極的保護和消極的保護兩種。積極的保護又稱為事前保護,即建立相應的保護制度,防患于未然。消極的保護又稱為事后保護,即 當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出現后,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就要運用各種法律武器,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根據目前的法律規定,企業在商業秘密被侵 犯后,可以得到的法律救濟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民法救濟
民法上的救濟請求權就是基于合同或者侵權行 為,要求違約人或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根據合同的約定,當事人如果違反了合同中相關的保密條款,即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企業可以根據保 密合同的約定,或要求商事仲裁或進行訴訟,要求對方賠償相應的損失,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如果有人實施了法律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并給企業造成嚴重 損害后果的,企業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和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2、勞動法救濟
勞動者在合同訂立、合同履行與合同終止后,違反企業保護商業秘密的規章制度。勞動合同中的保密條款、保密合同或者競業禁止合同約定,給企業造成損失的,企 業可以依據勞動法的規定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請求違反上述約定的勞動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法定期內向人民法院起 訴。
3、行政法救濟
行政法的救濟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管機關,對侵犯商業秘 密行為的處理。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暫行規定》,當企業認 為其商業秘密受到侵害,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查處侵權行為,如侵權人侵權行為成立,其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企業因損害賠償問題也可向工商行政管理 機關提出調解請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進行調解。企業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損害賠償。
4、刑法救濟
根據刑法第219條的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處罰金。如果侵犯企業商業秘密的行為比較嚴重,給企業造成嚴重損失,企業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自訴或向公安機關控告,要求立案偵查。追究侵權人的 刑事責任,并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相應的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還借款能否行使不安抗辯權
2021-01-29徇私舞弊罪的立案標準都有哪些呢
2020-12-29公務員錄用公示期間舉報如何解決
2021-03-18可以對家暴行為提起訴訟嗎
2021-02-19妻子私自轉賣房屋會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2彩禮算是婚前財產還是婚后財產
2021-02-21公告送達申請書適用情形
2021-01-12房屋抵押后可以設置居住權嗎
2021-01-06小產權房可以打官司嗎
2021-01-23請假時間累計多久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21銀行業監督管理的職責
2021-01-31司法凍結公司賬戶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3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中介應告知購房者哪些內容
2021-02-09房地產評估有哪幾種評估類型
2021-01-14認定勞動關系后可否進行工傷賠償
2021-01-23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出租人拒絕維修水管,該怎么辦
2020-12-15什么是再保險公司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