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證內容與方式規則是什么
(1)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針對證據有無證明效力以及證明效力大小,進行質證。
(2)經法庭準許,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證據問題相互發問,也可以向證人、鑒定人或者勘驗人發問。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相互發問,或者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時,發問的內容應當與案件事實有關聯,不得采用引誘、威脅、侮辱等語言或者方式)。
(3)凡是知道案件事實的人,都有出庭作證的義務。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人民法院依申請或職權可以就證人能否正確表達意志進行審查或者交有關部門鑒定。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證據交換中對證人證言無異議、或證人因年邁體弱行動不便、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無法出庭的,經人民法院準許,當事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并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準許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當事人在庭審過程中要求證人出庭作證的,法庭可以根據審理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準許以及是否延期審理。證人出庭作證時,應當出示證明其身份的證件。法庭應當告知其誠實作證的法律義務和作偽證的法律責任。出庭作證的證人不得旁聽案件的審理。法庭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但組織證人對質的除外。
(4)法庭在質證過程中,對與案件沒有關聯的證據材料,應予排除并說明理由。法庭在質證過程中,準許當事人補充證據的,對補充的證據仍應進行質證。法庭對經過庭審質證的證據,除確有必要外,一般不再進行質證。
(5)在第二審程序中,對當事人依法提供的新的證據,法庭應當進行質證;當事人對第一審認定的證據仍有爭議的,法庭也應當進行質證。
(6)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的案件,對當事人依法提供的新的證據,法庭應當進行質證。“新的證據”是指以下證據:在一審程序中應當準予延期提供而未獲準許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依法申請調取而未獲準許或未取得,人民法院在第二審程序中調取的證據;原告或者第三人提供的在舉證期限屆滿后發現的證據。
(7)因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證據不足而提起再審所涉及的主要證據,法庭也應當進行質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保全時擔保費由誰承擔
2021-02-18最終解釋權是否是合同要約
2021-01-05醫療事故責任的種類有哪些
2020-12-25婚外情第三者違法嗎
2020-11-21公司重組上市有代持股是否合法
2021-03-18交通事故鑒定手續不全是否合法
2021-02-08殘疾賠償金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1監護人有權利不讓爺爺奶奶看孩子嗎
2020-12-15自書遺囑的有效條件
2021-03-10侵權糾紛能否在被告住所地管轄
2021-02-22開庭后調解成功的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1購買期房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5房屋產權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0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定期和終身壽險有什么區別
2020-11-14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車禍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