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證內容與方式規則有哪些
(1)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針對證據有無證明效力以及證明效力大小,進行質證。
(2)經法庭準許,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證據問題相互發問,也可以向證人、鑒定人或者勘驗人發問。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相互發問,或者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時,發問的內容應當與案件事實有關聯,不得采用引誘、威脅、侮辱等語言或者方式。
(3)凡是知道案件事實的人,都有出庭作證的義務。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人民法院依申請或職權可以就證人能否正確表達意志進行審查或者交有關部門鑒定。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證據交換中對證人證言無異議、或證人因年邁體弱行動不便、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無法出庭的,經人民法院準許,當事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并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準許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當事人在庭審過程中要求證人出庭作證的,法庭可以根據審理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準許以及是否延期審理。證人出庭作證時,應當出示證明其身份的證件。法庭應當告知其誠實作證的法律義務和作偽證的法律責任。出庭作證的證人不得旁聽案件的審理。法庭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但組織證人對質的除外。
(4)法庭在質證過程中,對與案件沒有關聯的證據材料,應予排除并說明理由。法庭在質證過程中,準許當事人補充證據的,對補充的證據仍應進行質證。法庭對經過庭審質證的證據,除確有必要外,一般不再進行質證。
(5)在第二審程序中,對當事人依法提供的新的證據,法庭應當進行質證;當事人對第一審認定的證據仍有爭議的,法庭也應當進行質證。
(6)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的案件,對當事人依法提供的新的證據,法庭應當進行質證。“新的證據”是指以下證據:在一審程序中應當準予延期提供而未獲準許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依法申請調取而未獲準許或未取得,人民法院在第二審程序中調取的證據;原告或者第三人提供的在舉證期限屆滿后發現的證據。
(7)因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證據不足而提起再審所涉及的主要證據,法庭也應當進行質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疫情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應怎樣辦
2021-01-31商標糾紛法院調解的效力
2020-12-01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模板是什么
2021-01-03人身安全保護令是由哪一個部門負責發出的
2020-11-22爭議存在時是否可暫緩履行合同
2020-11-25超市購物車小孩摔死,應當由誰負責
2020-12-05非法占地如何處罰
2021-02-10假學歷入職國企十年如何處理
2020-11-15《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什么是保險法中近因原則
2020-12-20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呢
2021-01-1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保險法充分保護投保人利益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論訴訟代理主體之規范
2021-02-15土地承包合同可以簽終生嗎
2020-12-25如何區分土地出讓金與地價的不同點
2021-02-04城市舊房拆遷中補償是多少,如何安置分配
2020-11-25安置房有哪幾類
2020-12-05農村拆遷補償標準,按時拆遷補償多少
2020-12-16房屋拆遷維權律師帶你了解房屋拆遷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