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案例關于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喪失勝訴權,2004年3月5日,楊某與某信息公司沈陽分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期從2004年1月1日起至2005年1月1日止。由于楊某的養老保險關系不能轉到公司,楊某自己交納了養老保險金。2006年1月2日,楊某與公司解除合同后,要求公司給其報銷養老保險金及交滯納金。但楊某于2006年10月31日才向大東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該仲裁委員會作出不予受理通知書。
法院認為:楊某已超過60日仲裁申請時效,且無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故駁回楊某的訴訟請求。
【法官說法】勞動者在發生爭議后,首先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仲裁申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規定,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后產生的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福利待遇等爭議,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承諾支付的時間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后的具體日期的,用人單位承諾支付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勞動者不能證明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本案勞動者在解除勞動關系后,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單位承諾給其報銷養老保險金,而其過了近1年才申請仲裁,已經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喪失勝訴權。
除名未書面告知——無效應撤銷
史某原是沈陽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職工,2003年1月,史某因其父親有病在家照顧父親,未上班工作。2005年7月20日,房地產公司以史某不經單位同意,擅自脫離工作崗位至今沒歸為由,對其作出除名處理。2005年11月28日,史某到房地產公司取走除名文件,后告到法院。
法院認為:房地產公司在未履行相應程序的情況下即對史某作出除名處理決定,缺乏法律依據,應予撤銷。法院判決恢復史某的勞動關系。
【法官說法】《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規定,職工無正當理由經常曠工,經批評教育無效,連續曠工時間超過15天,或者一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30天的,企業有權予以除名。但是,企業對有曠工行為的職工作除名處理,應在規定時間內通知職工回單位報到或辦理有關手續,并以書面形式直接送達職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親屬簽收。直接送達有困難的可以郵寄送達,以掛號查詢回執上注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只有在送達職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達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方可公告送達,即張貼公告或通過新聞媒介通知。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30日即視為送達。在此基礎上,企業方可對曠工和違反規定的職工作出除名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刑事案件如果沒有證據怎么辦
2021-01-26政府機關出臺的文件不合法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嗎
2020-12-27事實婚姻能分遺產嗎
2020-12-18事實收養公證怎樣辦理
2021-03-02隔代探望權不再保留,最新草案三審稿
2021-02-20輕微撞車逃逸扣12分后多久能重考駕照
2021-01-07機動車與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26大學生上課玩游戲猝死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22020年商鋪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19什么情況下能回購房屋呢
2021-01-22房屋保全之后如何處理
2020-12-13工傷賠償與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1人壽險的投保額如何估算,哪些人需要購買人壽險
2020-12-28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征
2020-12-04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0-12-16保險公司應履行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23無證駕車撞傷行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27網絡投保的銷售情況是怎樣的
2020-12-28承包期內,承包方流轉經營權的要辦理變更嗎
2020-12-01土地出讓前要先完成拆遷嗎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