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案例關于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喪失勝訴權,2004年3月5日,楊某與某信息公司沈陽分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期從2004年1月1日起至2005年1月1日止。由于楊某的養老保險關系不能轉到公司,楊某自己交納了養老保險金。2006年1月2日,楊某與公司解除合同后,要求公司給其報銷養老保險金及交滯納金。但楊某于2006年10月31日才向大東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該仲裁委員會作出不予受理通知書。
法院認為:楊某已超過60日仲裁申請時效,且無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故駁回楊某的訴訟請求。
【法官說法】勞動者在發生爭議后,首先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仲裁申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規定,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后產生的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福利待遇等爭議,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承諾支付的時間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后的具體日期的,用人單位承諾支付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勞動者不能證明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本案勞動者在解除勞動關系后,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單位承諾給其報銷養老保險金,而其過了近1年才申請仲裁,已經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喪失勝訴權。
除名未書面告知——無效應撤銷
史某原是沈陽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職工,2003年1月,史某因其父親有病在家照顧父親,未上班工作。2005年7月20日,房地產公司以史某不經單位同意,擅自脫離工作崗位至今沒歸為由,對其作出除名處理。2005年11月28日,史某到房地產公司取走除名文件,后告到法院。
法院認為:房地產公司在未履行相應程序的情況下即對史某作出除名處理決定,缺乏法律依據,應予撤銷。法院判決恢復史某的勞動關系。
【法官說法】《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規定,職工無正當理由經常曠工,經批評教育無效,連續曠工時間超過15天,或者一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30天的,企業有權予以除名。但是,企業對有曠工行為的職工作除名處理,應在規定時間內通知職工回單位報到或辦理有關手續,并以書面形式直接送達職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親屬簽收。直接送達有困難的可以郵寄送達,以掛號查詢回執上注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只有在送達職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達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方可公告送達,即張貼公告或通過新聞媒介通知。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30日即視為送達。在此基礎上,企業方可對曠工和違反規定的職工作出除名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商品房,商品房主要分類有哪些
2021-01-20醫療事故罪包括哪些犯罪行為
2021-03-08申請立案執行要交費嗎
2020-12-272020互聯網著作權如何保護
2021-02-16冒用商標怎么處置
2021-03-10立約定金能否雙倍返還
2021-03-18親生子女撫養權怎么爭取
2021-02-10結婚手續能否請人代辦
2021-03-19贍養包括小孩嗎
2021-02-07精神損害賠償金多少
2021-01-03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021-02-06崗前培訓可以約定競業限制嗎
2021-02-02勞務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9c1駕駛證實習期飲酒駕車扣12分怎么處理
2021-01-12煤火費勞動仲裁可追溯幾年
2021-02-11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19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舉”
2021-01-30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