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某原是海南省海口市一家工廠的職工,在該廠工作了二十余年。1997年10月,該廠進入破產程序時,破產清算組進駐,魏某發現自己已經被除名。于是,他開始向有關部門反映此事。
1999年1月,有關部門批復稱,此為勞動爭議,可以提交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解決,如不服,可通過法院解決。1999年2月,魏某向海口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委向上級部門請求確定仲裁時效。同年3月,海南省有關部門批復稱,該廠1997年10月進入破產程序,時效應從1997年10月30日開始的60天內。但直到2002年6月,仲裁委才以該勞動爭議超過時效為由,駁回了魏某的申請,無奈,魏某把清算組告到了法院。
一審法院認為,魏某得知自己被除名后,一直向有關方面提出保護請求,應認定其因向有關單位提出保護民事權利而時效中斷,判令清算組應繼續履行與魏某之間的勞動合同,并補發相應的安置費。清算組不服,提起上訴。
二審法院認為,在法律規定的時效內,魏某未能主動依法行使申請仲裁的權利,是其自己放棄或未能行使其權利的結果,導致的后果應由其本人承擔。遂駁回其訴訟請求。
終審判決后,海南省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近日,二審法院再審此案,認為魏某的仲裁時效已過,維持了原判決。
現實生活中,像這樣因為仲裁時效過期,導致勞動者不能仲裁、輸了官司的案件還有很多。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副所長黎*飛教授告訴記者,對于時效問題,“代理勞動官司的律師意見很大,老百姓意見更大。60天的時間太短,勞動者來不及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系副主任孫*強副教授看來,勞動法規定如此短的時效的初衷是希望盡快把勞動爭議處理完畢,因為勞動爭議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不僅影響勞動力再生產,還影響到勞動者和家人的生活以及用人單位的正常工作,甚至影響社會的穩定。但是,勞動法可能忽視了一個要緊的問題,在這么短的時效中,當事人或者放棄勞動爭議的處理,任由60天的時效流逝,或者迫不得已與用人單位進入勞動爭議處理程序。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規定:“對確定已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又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但該司法解釋并未對“其他正當理由”作出具體解釋。因此,時效發生中止、中斷的正當理由的確認權實際仍掌握在勞動行政管理部門,容易導致勞動爭議仲裁機構規避法律,而拒不受理案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主播合同有法律效應嗎
2021-02-01二審發回繼續審理還要交律師費嗎
2020-12-09嵌入式軟件能否申請著作權
2021-03-14路邊停車方向不一樣會違章嗎
2020-12-14探望權的行使與強制執行
2021-03-05農民工工傷賠償計算
2021-02-20能不能打電話自首、電話通知到案是自首嗎
2021-02-19不交物業費違法嗎及有什么后果
2021-03-12已有車禍賠償還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31勞務派遣合同要怎樣解除
2020-12-13工傷認定能否直接認定勞動關系
2021-01-12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車子被撞是理賠中心定損還是保險公司定損
2020-12-21投保人不履行告知義務保險人賠嗎
2020-12-29廠房失火無保險怎么辦
2021-02-02交警調解后怎么和保險索賠
2021-01-02保險合同成立后能否退保
2021-01-27快速理賠定損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0-11-21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