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商事仲裁的實務操作、相關立法和理論研究中,仲裁時效制度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領域。我國仲裁法第七十四條規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適用該規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但實際上,我國主要的民、商事立法中均沒有對仲裁時效的特殊規定,面對頻繁蕪雜的仲裁時效問題,仲裁機構、仲裁員和當事人只能根據仲裁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比照適用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就筆者看來,這種現狀導致了兩個問題:第一,我國法律中以《民法通則》第七章為核心的訴訟時效制度同樣失于簡單、模糊和操作性欠缺,在比照適用于仲裁時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是全盤照搬,產生“通病”;第二,即使訴訟時效制度中成功、完善的立法設計部分,如果漠視民事訴訟與商事仲裁的性質、程序區別,比照適用的結果也可能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而為枳”,引起“水土不服”。解決這兩種問題的途徑應當是在尊重和繼受訴訟時效制度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在深入研究仲裁時效制度與訴訟時效制度的區別與聯系的前提下,考慮對仲裁時效制度進行必要的調整或改革。以此為努力的方向,筆者將結合辦案實踐中接觸到的幾個典型問題對仲裁時效制度進行研究,拋磚引玉,希望各位同行、先進也來關注這個問題并提出寶貴意見。
一、仲裁時效中斷的舉證責任與證據采信標準
仲裁實踐中關于仲裁時效最常發生的爭議在于仲裁時效是否發生過中止或中斷。如果提起仲裁已逾仲裁時效期間,除非被申請人不提異議,申請人須舉證證明仲裁時效發生過中止或中斷的情形。對于申請人的舉證責任及對相關證據的采信標準,仲裁界應當協調合理的尺度。
【案例】某案適用兩年仲裁時效的規定,但申請人提起仲裁之日距其知曉被申請人違約事實已經超過兩年時間,故被申請人主張仲裁時效已過。但申請人舉證稱其曾在過去兩年中曾發信給被申請人索賠,仲裁時效曾經中斷。申請人用以佐證曾向被申請人提出要求的證據是一封索賠函以及向被申請人郵寄該函的掛號信發送回執,回執上記載的被申請人名稱和地址均無誤。由于申請人系在香港采用“雙掛號”信郵寄,且申請人在掛號信發送回執上“要求簽收回執”欄目中劃了對號,故被申請人認為如果申請人不能提供被申請人簽收信件的回執申請人關于仲裁時效中斷的舉證就是不充分的,仲裁庭不應予以采信。申請人就此解釋稱,簽收回執早已遺失,但對于仲裁時效中斷的舉證而言,簽收回執并非必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事故費用應該誰出
2021-03-20老人贍養費多個子女怎么分配
2021-02-13和家里斷絕關系能拿到斷絕費嗎
2021-02-18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滯納金超過多久強制執行
2020-11-18不良記錄具體包括什么
2020-12-21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做好因國際金融危機引發案件工作的通知
2021-02-11車子財產保全怎么保
2021-02-28學生在學校發生碰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借用資質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1-21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保險公司合同變更 第三者責任險賠付
2020-11-30投保人駕駛無證車輛身亡 保險公司拒絕賠償
2021-03-03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第三者保險賠償范圍
2021-03-19員工自愿放棄上保險后悔了上訴法院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