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第二十七條規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第三十一條,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于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監護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如果一定要問祖輩是法定監護人么,回答就應該是可以是,但對于未成年人來說,自出生的那一刻起,監護人就應該是父母,當然監護權是可以進行轉讓的,同時祖輩也會有機會成為監護人。但是祖輩成為監護人只能是后來成為的,他們開始時并不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對于校園暴力政府的保護政策有哪些
2021-03-06拆遷違法能否請求國家賠償
2020-11-09涉外家事案件有哪些代理技巧
2021-01-15注冊資金可以是資產嗎
2020-12-28交通事故訴訟擔保人是律師嗎
2021-01-02子女的姓氏如何確定?
2020-11-07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1-01-19交通事故的法醫鑒定
2020-11-25誤工費怎么計算?誤工費計算公式
2021-02-17土地抵押的期房能備案嗎
2020-12-16房產怎么解除抵押
2021-02-21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0-12-16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可以動用的情形
2021-03-24假冒公司名義騙保險能定罪嗎
2020-12-23上海城鎮保險包含哪幾種
2021-01-17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保險法規定沒有受益人的情形具體包括哪幾種
2021-02-13施工中車輛碰撞保險賠償嗎
2021-02-13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