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期間
期間是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或者人民法院進行民事訴訟或者審理民事案件應遵守的時間。比如立案的期間、提交答辯狀的期間、上訴期間等。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二、什么是法定期間
法定期間,指法律明確規定的期間。法律規定某項訴訟行為只能在一定的期間內進行,超過規定的期間,所進行的訴訟行為不發生法律效力。法定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人民法院不得依職權或者依當事人申請予以延長或者縮短。法定期間又可以分為不變期間和可依法定條件變更的期間。不變期間指必須嚴格遵守,任何人不得改變的期間。比如上訴期間、申請執行法律文書的期間等。可依法定條件變更的期間指由于特殊原因,人民法院可予變更的期間。比如審理案件的期限由于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可以報法院院長批準延長。
三、什么是指定期間
指定期間,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于具體訴訟事項所指定的期間。比如指定當事人在期間內補正起訴書中的欠缺。指定期間是對法定期間的必要的補充,是一種可變的期間,人民法院可根據具體情況指定某一訴訟行為的實施期間,可以適當延長或者縮短,甚至還可以取消原來指定的期間。人民法院指定期間時應注意:指定期間要明確、具體,有起止時間;指定期間的長短要與行為實施的難易程度相適應;指定期間不能與法定期間相沖突。
四、期間與期日的區別
與期間相聯系的一個概念是“期日”,指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與人民法院會合進行訴訟的時間。比如開庭日期、宣判日期等。期間與期日有以下區別:
1.期間有法定期間和指定期間;期日一般是指定的;
2.期間有開始期與終止期;期日只有開始期,不規定終止期,終止期由審判人員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3.期間一般是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或者人民法院單方進行某種行為應遵守的期限;期日通常是各主體共同進行訴訟活動的日期。
4.期間開始后,不一定發生某種法律行為,如對判決的上訴期為15日,當事人不一定上訴;期日一開始就必定會發生某種行為,如法院指定的開庭日期一到,就必須開庭審理。
5.期間以年、月、日、時計算;期日以日、時計算。
上文就是小編對“期間的概念?法定期間與指定期間”問題作出的解釋,文中對期間、法定期間和指定期間作出了解釋,并對期間與期日的區別作了說明。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強制拆遷應當遵守的法定程序
2021-03-10房租合同終止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11計算機軟件訴訟包括哪幾類
2020-12-09是不是只要雙方沒有簽訂合同,就不須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21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個人產權的住房能否被強制拆遷
2021-01-16私自改造租的房屋算違法嗎
2021-02-07什么是勞動法?
2021-01-06什么樣的條件適合簽訂勞務合同
2021-03-22勞務派遣原則
2021-02-08居民醫保沒繳費怎么辦
2021-01-17保險公司有哪些重點問題
2020-12-08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1-03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3-10再保險合同之法理構造是怎樣的
2021-01-09保險合同案件中的疑難問題及探討
2021-02-28人身保險合同代簽效力
2021-02-20在車險不足額保險合同如何賠償
2020-12-23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