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權案件中當事人無需舉證的事實有哪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九條規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六)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二、舉證
舉證,就是拿出、出示證據,或者說拿出證據來證明某種事情、情況,是訴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的責任。
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收集或提供證據的義務,并有運用該證據證明主張的案件事實成立或有利于自己的主張的責任,否則將承擔其主張不能成立的危險。
舉證責任制度最早產生與古羅馬法時代。羅馬法的就舉證規則在歷經中世紀的寺院法的演變之后,到了德國普通法時代確立了原告就其訴訟原因的事實為舉證,被告就其抗辯的事件事實為舉證的一般原則。且采取宣誓制度作為法官解決疑難案件的配套和補充制度。
舉證期限,是指當事人向人民法院履行提供證據責任的期間,在舉證期限內,當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于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為體現訴訟契約精神,尊重對方當事人權利,在對方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仍應組織對該證據的質證。規定舉證期限是為了達到庭前固定爭議點、規定證據的目的,以克服“證據隨時提出主義”的弊端。
舉證妨礙,又稱證明妨礙,廣義上講,是指訴訟當事人以某種原由,拒絕提出或由于自己的原因不能提出證據的行為后果。狹義上講,是指沒有舉證負擔的訴訟當事人一方,因故意或過失行為,將訴訟中的證據滅失(含以滅失為由而拒絕提出的情形),致雙方當事人就爭執的待證事實,無據可查,無證可用,因而形成待證事實真偽不明情形下,該方當事人所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
以上就是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您需要關于這方面的幫助,律霸網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成年工受勞動法保護嗎
2021-01-21反擔保合同無效有哪些情況
2020-11-07事故中的重傷如何認定
2021-03-06哪些公證過的債權文書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2021-02-17國有資產的拍賣程序介紹
2021-02-16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對成年被扶養人的界定
2020-11-29長沙市住房公積金最低標準是什么
2021-02-07商業銀行可以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嗎
2021-03-08勞務用工法律須知
2020-12-31變更勞動合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1-28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勞動糾紛處理時效
2021-03-13壽險投保人出險如何申請理賠,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長時間
2021-03-04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有哪些風險
2021-01-24保險合同中的默示保證是什么意思
2021-03-05按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真實意思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2開車撞了人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03工費車保險賠償的法律依據,索賠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1保險公司不賠錢怎么辦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