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糾紛解決機制
(一)和解:建立于交涉、談判的基礎之上
1.含義:
糾紛當事人通過協商,互相作出讓步,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
2.優點:
1)最為經濟的解決糾紛方式
2)自愿達成,有利于協議的履行
3.缺點:
1)一方不愿意時無從進行;
2)可能對弱勢方不利;
3)履行缺乏保障;
(二)調解
1.含義:由第三者(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或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
2.種類:
1)人民調解:當事人所在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合同效力,不作為強制執行的依據;
2)行政機關的調解:行政機關,無法律拘束力,不作為法院強制執行的依據;
3)基層人民政府調解:當事人必須執行,有異議則提起訴訟;
4)仲裁機構的調解:與裁決書有同等法律效力,可申請強制執行;
5)其他調解:如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律師等,不作為強制執行的依據;
(三)仲裁
1.含義:指當事人雙方依書面協議的方式,自愿將糾紛交給第三者(仲裁機構或仲裁人),由其作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裁決的一種制度。
2.性質:半自愿,半強制的方式。仲裁協議的達成體現了自愿,仲裁機構有權對糾紛審理并作出裁決則體現了強制性。
3.條件:一致的、明確的書面協議。選擇仲裁則意味著放棄訴訟,達成了仲裁協議則排除了法院的管轄。與調解一樣,仲裁也是引入第三者,但不同的是給予調解人對事實的決定權。仲裁具有民間性,是準司法性質機構。
(四)民事訴訟:國家公權力的介入
1.含義:指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以審理、判決、執行等方式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
2.民訴中以提起訴訟者為原告,遵循不告不理原則。一旦啟動,對另一方具有強制力。(這也使民事訴訟有別于其他糾紛解決機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當事人怎么調取法院審理的案卷
2021-01-29旅游中被強制購物,事后發現上當受騙如何處理
2021-02-16法院終結執行后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0-11-08冒充別人的商標應該怎么處罰
2020-11-18居間合同能否收取定金
2021-03-19交通事故全責被訛怎么辦
2021-01-13合同能否約定完全免責
2020-12-17無效擔保合同如何賠償呢
2021-02-07擔保范圍約定不明確
2020-11-13無權代理合同的撤銷權
2021-02-17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有哪些職責
2020-11-10房產部門可否撤銷房屋產權證
2020-11-24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房地產稅制改革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2020-12-29最新房地產法
2021-01-03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涉外勞動糾紛案件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境內涉外勞動關系有哪些
2020-11-27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