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哪些人不能做監護人
監護人既為保護被監護人而設,自然須具備相當能力,故監護人的資格是確定監護人是否勝任監護職務的重要問題,它關系到被監護人的權益能否得到切實保障的問題。各國法律均對此做出了規定,對于不能勝任監護工作者,法律規定不許其擔任監護人,這就是所謂“監護人缺格”(消極資格)的規定。“監護人缺格”的情形,歸納起來主要在有下六種:
(1)未成年人;
(2)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3)被法院免職的法定代理人或保護人,如正在受刑罰處罰(不包括緩刑、管制的)的人,有危害被監護人利益行為的人等;
(4)破產人;
(5)對被監護人提起訴訟或曾經提起過訴訟的人及其配偶和直系血親,即可能對被監護人人身造成危害或損害其利益的人;
(6)去向不明的人。
我國民法通則對監護人的資格并未如外國立法例列舉監護人缺格的原因,僅于第16條第2款原則規定監護人須有監護能力。對如何認定有無“監護能力”,司法解釋認為,應當根據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條件,以及與被監護人在生活上的聯系狀況等因素確定。
二、哪些人可以成為監護人
監護人必須具有完全行為能力,并依法律規定產生。 監護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設置監護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被監護人的行為如果對他人構成了侵害的,一般是由監護人來承擔責任,不過要是監護人可以證明自己盡到了監護責任的,那么可以適當減輕其民事責任。此時如果被監護人有財產的話,往往是從被監護人自己的財產中作出賠償。若是賠償之后還不夠的,那么不足的部分,則由其監護人適當給予賠償,不過在單位任監護人的情況下例外。
過繼監護人變更,需要辦手續嗎?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我國法定監護人如何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給網賭打工員工怎么量刑
2020-12-11第三方機構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哪些行為要承擔連帶責任
2021-02-01公司延長工作時間月超過36小時如何補償
2021-01-10老公家庭暴力離婚會讓他凈身出戶嗎
2021-02-16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糾紛的訴訟時效事件
2020-12-18觸犯別人隱私怎么量刑
2021-03-17父母是億萬富翁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23公安有調解權嗎
2021-03-08管轄異議答辯狀怎么提交
2021-01-10交通事故死亡賠償相關法規
2021-01-26被判拘役也注銷戶口嗎
2021-02-17合同生效前要約可不可以撤回
2020-12-17格式合同中的權利義務是否可以更改
2021-01-17如何判定壽險保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有的保險該如何分
2021-01-08人身保險的保險標的是指什么
2021-01-02人身保險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0-12-25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1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車上責任險案例
2020-11-21駕駛證扣了12分出事故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