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離婚向法院申請探視權可以嗎?
可以,我國《婚姻法》對父母離婚后對子女探視作了規定。夫妻離婚時雙方對子女探望不能達成協議的,由人民法院在處理離婚案件時一并判決。一般在不影響子女的學習、嚴重改變子女生活規律的前提下,確定一段時間內,間接撫養方可與子女單獨交流。如果人民法院已經作出的離婚判決沒有涉及子女探望權的,最高人民法院在 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4條提供了法律救濟的途徑:“當事人就探望權問題單獨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此外,法律還規定了,非撫養一方在行使探望權時,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有協助的義務。探視的權利和對方協助的義務是相對應的。
根據《婚姻法》第48條規定:“對拒不執行有關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此外《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32條規定;“婚姻法第48條關于對拒不履行協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的規定,是指對拒不履行協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有關個人和單位采取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不能對子女的人身、探望行為進行強制執行。”
二、具體情況
零至三周歲的幼兒,該階段的幼兒身體、智力等諸方面受環境的影響較大,無生活自理能力,如果適用逗留性探望方式,可能會因環境經常變化而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因此該年齡段適用探望性探望較為適宜。
三至十周歲的子女,該階段的兒童,對環境的變化適應能力增強,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的方式均可適用。又因此階段的兒童尚無辨別能力與控制能力,在是否探望問題上很難表達其真實意思,容易為他人的觀點所左右,所以對此階段的兒童實行何種探望方式,可不征求被探望子女的意見。
十至十八周歲的未成年子女,由于該年齡段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人,在是否探望這一問題上已具備了相當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因此,在決定探望權問題時應征求子女的意見,探望權的行使也應在征得其子女同意的情況下實施。
夫妻在離婚后,應當對子女撫養權的相關情況進行認定,特別是撫養權和探視權的認定上,未獲得撫養權的一方可以依法享受探視權,但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情況來支付撫養費,具體情況下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情況來進行處理。
變更撫養權協議是否需要公證?
女方要求變更撫養權的條件有哪些
離婚撫養權怎么判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房黃皮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4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為什么無效
2021-01-18信用卡逾期不還會怎樣
2021-01-10合同生效前要約可不可以撤回
2020-12-17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房主房產證不滿兩年如何過戶
2020-12-12競業禁止補償金標準是什么
2020-12-23實習期被公司開除有補償嗎
2021-02-06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6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應注意什么以及留學保險有哪些
2021-01-21購買車險要注意規避哪些“免賠”風險
2021-02-14影響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1-03-24車輛貶值損失保險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4保險條款解讀-旅游保險
2021-01-122015年土地承包新政策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