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民與企業的借貸糾紛怎么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對企業之間的借貸利息的處理有明確的司法解釋,但對公民與企業之間的借貸沒有明確規定,各地法院的處理也不盡一致。有的將公民與企業之間的借貸按民間借貸處理,支付利息;有的將公民與企業之間的借貸按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借貸處理,利息予以收繳。請問哪種意見正確?
1991年8月13日最高《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規定:公民之間的借貸糾紛、公民與法人之間的借貸糾紛以及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糾紛,人民法院應作為借貸案件受理。人民法院在審理公民個人與企業之間的借貸糾紛案件時,應當區分不同情況處理:如果是公民個人貸款給企業,公民為貸款方,企業為借款方,則按照上述《若干意見》的規定處理,對雙方約定的合理利率予以保護;如果是企業貸款給公民,即企業為貸款方,公民為借款方,這種情況屬于企業從事非法金融業務,因此該借貸行為無效,對雙方約定的利率不予保護,而且雙方還要承擔因該無效行為違反其他法律、法規所應承擔的責任。
近年來有的企業違反法律規定,向企業內部職工或社會公眾。對于企業向其內部職工集資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作為借貸案件按照上述意見處理。但是對企業向社會非法集資所形成的糾紛,人民法院暫時不宜受理。
二、借條和欠條有何不同
第一、借條證明借款關系,欠條證明欠款關系。借款肯定是欠款,但欠款則不一定是借款。
第二、借條形成的原因是特定的借款事實。欠條形成的原因很多,可以基于多種事實而產生,如因買賣產生的欠款,因勞務產生的欠款,因企業承包產生的欠款,因損害賠償產生的欠款,等等。
第三、當借條持有人憑借條向法院起訴后,由于通過借條本身較易于識辨和認定當事人之間存在的借款事實,借條持有人一般只需向法官簡單地陳述借款的事實經過即可,對方要抗辯或抵賴一般都很困難。但是,當欠條持有人憑欠條向法院起訴后,欠條持有人必須向法官陳述欠條形成的事實,如果對方對此事實進行否認、抗辯,欠條持有人必須進一步舉證證明存在欠條形成事實。借條代表的是一種借款合同關系,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出借人給付借款。
欠條是對以往雙方經濟往來的一種結算,表明自欠條形成之日起雙方之間形成的一種新的純粹的債權債務關系。
對于注明了還款期限的借條和欠條,應該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訴訟時效均從其注明的還款期限之日起計算為兩年。沒有注明還款期限或履行期限的借條和欠條,兩者在訴訟時效的適用上則是有區別的。對于沒有還款期限的借條,出借人可以隨時向借款人要求還款,訴訟時效從權利人主張權利之時開始計算。權利人再次主張權利的,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但是如果出借人在借款人出具借條的20年內不主張權利,則訴訟時效不再起算。
沒有履行期限的欠條,在債務人出具欠條時,權利人就已經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害,故權利人應當在欠條出具之日起兩年內向人民法院主張權利,也就是說,沒有履行期限的欠條從出具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債務人在約定的期限屆滿后未履行債務而出具沒有還款日期的欠款條訴訟時效期間應從何時開始計算問題的批復[法復(1994)35號中》指出:雙方當事人原約定供方交貨后,需立即付款,需方收貨后無款可付,經供方同意寫了沒有還款日期的欠款條,根條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對此應認定。
如果供方在訴訟時效中斷后一直未主張權利,訴訟時效期間則應從供方收到需方所寫的欠款條之日的第二天開始重新計算,正好印證了上述觀點。此外,如果權利人在兩年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曾主張過權利的,同樣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公民與企業的借貸糾紛怎么處理”問題進行的解答,公民與法人企業之間產生的借貸糾紛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解決,人民法院應作為借貸案件受理。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婚姻法解釋對于違法借債如何規定的
2021-03-21死亡賠償怎么索賠
2020-12-06如何確定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訴訟中的被告
2021-02-04在法律中什么叫播放權
2020-11-29選擇擔保公司的擔保方式是否弱于抵質押
2020-12-14訂婚后退婚財產處置協議怎么寫
2021-03-13協議離婚,如何要回我的買車資格
2021-01-30訴訟期間涉案房產是否可以抵押
2021-03-23贍養老人的繼子能分撫恤金嗎
2020-12-08學生在學校受傷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2-03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不能終止
2020-11-18根據勞動法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1-02-27調解協議能經過法院確認效力嗎
2021-01-29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保險合同的分類
2020-11-16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