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王某于2002年1月29日書寫遺囑一份,表明自己去世后將以其名義所購22萬元股份留給其女兒王-娟繼承,不久便因病于2002年2月死亡。同年12月,王某的父親去世,其母王*氏于2003年4月28日將王某之妻李某告上法院,要求對王某所留遺產進行分割。經法院查明,王某生前與其妻共有財產為:股份22萬元,價值5.5萬元門面房一間,價值500元干洗設備一套。另有共同債務貸款5萬元已由案外人趙某替還,但王某未歸還趙某。法院依法追加王某之女王-娟為原告參加訴訟。審理中,王*氏病故,法院又追加王某兄妹王-興等5人為原告參加訴訟。訴訟中王某之妹王-雪主動撤訴并表示放棄繼承權。
審判
法院經審理認為,22萬元股份為夫妻共同財產,11萬元應為李某所有,王某將其妻應有的一半股份也以遺囑形式處分給其女應判部分無效,其女王-娟依法只能繼承屬于王某個人所有的11萬元遺產。王某生前貸款5萬元系夫妻共同債務,應當先以其遺產予以清償,剩余部分的一半歸妻子李某,另一半才能作為遺產由法定繼承人繼承。遂判決王某遺產11萬元由王-娟繼承。門面房、干洗設備折價清償趙某債務后屬王某遺產部分由李某所有,并分別支付王-娟應享有王某該遺產折價739元,王-興等4人各211元。
評析
根據我國《繼承法》規定,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一人或數人繼承,但不得處分他人所有的財產。故法院只能認定王某對屬于個人的11萬元股份有權處分,判決其遺囑部分有效。另外11萬元屬于妻子李某所有,不屬于遺產范圍。
王某去世后,在其遺囑有效指定之外的遺產,應當先清償王某生前所欠債務,剩余部分在分出夫妻共同財產后,再按照法定繼承由其妻子、女兒及其父母繼承。但其父母在繼承開始中相繼去世,故他們所應繼承的遺產依法轉為其他子女(王某的五兄妹)繼承,即所謂的轉繼承;王某應得到的一份由女兒代位繼承;其他子女主動放棄繼承的,法院應當允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領養非婚生子女需要辦理登記嗎
2021-03-24工傷鑒定腦震蕩能評傷殘嗎
2020-12-06檔案資料保存年限怎么判定是多少年
2021-02-11被扶養人生活費的適用情形有哪些
2021-01-14房產繼承糾紛的訴訟時效
2020-12-30如何處理醫療事故
2020-12-21一般保證期間如何起算
2021-01-20侵權責任糾紛能否申請支付令
2020-11-27房產他項怎么解除
2020-12-17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免責合同或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2020-12-14土地糾紛主體責任是什么
2020-11-27騙取住房補貼是什么罪
2021-03-23公司必須要和員工簽勞動合同嗎
2021-03-23辭退員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3-17什么樣的條件適合簽訂勞務合同
2021-03-22公司支付給個人勞務費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0-12-28什么是勞動爭議調解期限?怎樣確定勞動爭議的調解期限
2021-01-25是駕乘人員意外傷害險還是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
2020-11-28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是什么意思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