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今年35歲的趙女士,2002年1月與前夫董先生登記結婚。雙方從相識到結婚后的2009年期間,董先生一直和其父親董-志(化名)承攬建筑工程。2007年向別人討債時,債務人用房屋一套折抵工程欠款,房屋座落在鄭州市某花園社區,建筑面積為170.97平方米,產權登記在董家父子二人的名下。2011年1月以來,趙女士與前夫董先生出現感情危機,前夫于2012年2月起訴到法院并調解離婚,但未對本案涉及的這套房產進行處理。不久前,趙女士到房管局調取房產檔案時,得知前夫董先生未經自己同意,于2011年4月將上述房屋的一半85.49平方米以6000元的價格出售給父親董-志。趙女士認為上述房產產權明確,其中一半產權系她自己與前夫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獲得的共有財產,董家父子之間轉讓合同侵害了趙女士的房產利益。故趙女士訴至法院,請求判令確認被告董亮董-志父子二人于2011年4月日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評析】
在婚姻家庭關系中,婚前一方父母贈與的財產系夫或妻的個人財產,婚姻存續期間獲得的財產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但對婚后父母贈與的房屋歸屬性質就頗有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為夫妻的個人財產。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第一款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已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本案中涉及的這套房產,確屬趙女士與前夫董先生在婚姻存續期間所購買,其中董先生擁有此房部分的房產。父親董-志讓兒子董先生作為買受人,其作為共有人的行為表明,該房產中的部分份額系對兒子董先生的贈與,歸個人所有,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董先生有權處分該份額。因此2011年4月二被告父子所簽買賣合同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為有效合同。原告趙女士請求確認該合同無效的訴訟請求,因舉證不力法院將不予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出具買房的出資證明
2020-12-19管轄權異議的要求有哪些
2021-03-03勞務派遣員工申請仲裁如何處理
2021-01-02明星cos經典形象被告侵權,如何界定侵權
2020-11-14放棄專利權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252020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02協議離婚后再分婚前財產要依據雙方協議約定嗎
2021-03-13監外執行的適用條件
2021-02-282020年商鋪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19二手房中介應該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1-01-20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12正式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2-30無故解雇員工如何補償
2021-02-28北京在職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如何處罰
2021-01-30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用理賠
2021-01-27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法律規定投保人有哪些權利
2021-01-31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失業保險基金額用途有哪些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