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對于孕婦監護人有嗎?
孕婦是沒有法定監護人的,因為監護人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監護人必須具有完全行為能力,并依法律規定產生。
監護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設置監護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
(1)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2)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3)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民法通則第16條規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根據最高法《民通意見》,以上為指定監護人的順序。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者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確定。被監護人有識別能力的,應視情況征求被監護人的意見。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協議確定監護人的,應當由協議確定的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承擔監護責任。
綜合上面所說的,監護人只針對于沒有民事能力的人才會設立,而對于其它的人群是沒有監護人的存在,但對于孕婦是屬于行動不怎么方便的人,作為我們家人就應該隨時的陪伴,所以,監護人對于我們很重要,但只適用于一些不同的人群。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訴訟程序有哪些
2021-02-16債權額的決算期如何確定
2020-12-01職務發明的申請權是單位嗎
2020-12-19被取保候審了就表示結案了嗎,還會判刑嗎
2020-12-03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資金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7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臨時用工合同是否可以不繳納社保
2021-03-13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勞務外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消費者自愿購買過期食品造成損害可以索賠嗎
2020-12-02意外傷害險理賠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15理財保險公司破產了怎么辦
2021-03-15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夫妻離婚時是否能分
2021-03-19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保險產品誰打造
2021-01-27如何認定第三者損害
2020-11-25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1-03-15保險理賠后還可以索要折舊費嗎
2021-01-09保險公司拒賠有哪些合法理由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