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廣大進城務工人員(俗稱“農民工”)的工資拖欠糾紛,司法解釋有無規定相應的保護措施?
答:為廣大進城務工人員(俗稱“農民工”)提供有效的勞動法保護,特別是積極解決建筑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的問題,也是最高人民法院一直著力解決的問題。在過去的有關司法解釋和司法文件中我院規定了相關的保護措施。這個解釋主要的新意就是明確勞動者以單位的工資欠條作為證據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這項措施也是方便廣大農民工依法追索工資的舉措。
作出此解釋是因為審判實踐中,有的法院將農民工憑工資欠條追討工資當作勞務報酬糾紛,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按照普通民事案件直接處理;有的法院則按照勞動爭議案件對待,要求仲裁前置,走“一裁兩審”的法律程序。從審判的社會效果來看,后一種處理方式程序相對繁瑣,時間消耗較長,農民工往往難以等待,特別是農民工的工資到了歲末年尾就會出現討要高峰,外出務工者急于拿到工錢后返鄉過年,長時間的等待容易引發惡性事件。如果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對持工資欠條直接起訴到法院的,視為追討勞務報酬,就可以不經仲裁程序,及時保護勞動者應得的工資收入,對勞動者來說就是一個滿意的結果,這也是廣大農民工滿意的選擇。至于在普通的民事審判中如何貫徹最低工資的強制性標準并審查工資欠條的合法性?我們認為,無論從勞動法保護勞動者工資的角度,還是從民法上保護勞動報酬的角度,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標準都不能低于當地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資標準;從工資具有社會分配的屬性考慮,還應當參照用人單位相同工種、相同崗位的人員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應得的工資;無故拖欠工資的,應當依法支付25%的賠償金。這與我們民事審判實踐中將大量的勞務報酬糾紛作為普通民事案件處理的方針是一致的。
當然,司法解釋第三條是為了順應當前社會的現實需求,突出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指導思想,及時有效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尊重當事人的選擇,直接作為普通民事案件處理。如果勞動者愿意將此類糾紛申請勞動仲裁,通過仲裁處理糾紛也是可以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形屬于強拆,遇到強拆應該怎么辦
2020-11-09調查公司取證合法嗎
2021-01-17員工懷孕期間必須調崗的情況有什么
2021-01-09侵犯個人隱私算什么罪
2020-12-09商評委如何認定域外證據
2020-12-21租賃權與抵押權發生沖突,哪個權利更優先?
2020-11-16酒后駕車的法律責任和行政處罰
2020-12-12人被車撞了有哪些賠償
2020-11-14撤銷仲裁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18勞動關系轉移通知書
2020-11-09口頭約定產生糾紛是否屬于合同糾紛
2021-02-14保姆虐待老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6病假單位會辭退嗎
2020-12-26用人單位如何發錄用通知
2021-01-16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放假多久算被迫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4解除競業限制是勞動仲裁嗎
2020-11-18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