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職媽媽小孩撫養權能爭取嗎?
沒有工作的女方如何爭奪孩子撫養權
市民方女士留言:最近很火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羅子君和陳俊生搶孩子撫養權的戲,跟我的情況很相似。我是2013年生孩子的,考慮到老公一直在外地工作,為了更好地照顧女兒,我決定當全職媽媽。今年初我發現老公微信上和一個女孩聊天很曖昧。之后,他承認自己的婚外情,總是提出離婚。上個月,老公決絕地起訴到法院要求離婚,并爭奪女兒撫養權,理由是“自己有穩定工作,月收入很高,而我暫無工作”。請問律師,我該如何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及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孩子的撫養權一般堅持從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并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予以考慮。雖然本案的方女士一直以來居家沒有工作,收入上處于劣勢,但女兒一直以來是方女士照料,故方女士可在孩子的成長環境、教育等方面收集相應的證據,同時,方女士還可從男方存在婚外情等角度來收集男方不適合撫養孩子等相關證據,以提高獲得孩子撫養權的概率。
母親爭取撫養權從哪里著手
在撫養權存在爭執,無法協商一致的情形下,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以下簡稱《子女撫養意見》)中的規定,判由女方撫養子女的有利條件有:
(1)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
(2)已作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
(3)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
(4)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5)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
(6)雙方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但子女單獨隨外祖父母生活多年,且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外孫子女的;
(7)十周歲以上的子女主動要求與母親生活的。
對應以上條件,女方為爭取子女的撫養權,可從以下九個方面準備證據:
(1)小孩的戶籍證明或出生證明,小孩未滿兩周歲;
(2)醫療機構出具的,女方已作絕育手術或喪失生育能力的診斷證明;
(3)子女長時間隨其生活,對子女的生活及教育傾心關注的證明;
(4)對方有其他子女的證明(如戶籍上的子女情況);
(5)醫療機構出具的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的診斷證明;
(6)對方有吸毒、賭博、酗酒等惡習,或有虐待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證明;
(7)子女隨外祖姆單獨生活多年,外祖父母要求且有能力幫助照顧外孫子女的證明;
(8)十周歲以上的子女要求與母親生活的證明(一般法庭會單獨詢問);
(9)女方有相應的工作能力及經濟收人的證明。
相對來說全職媽媽爭取撫養權的難度確實比較大,在上文中不僅解釋了全職媽媽小孩撫養權能爭取嗎?這個問題還向人們列舉了女方爭取撫養權的證據,只要符合上面的各個條件在爭取孩子撫養的問題上也會有十足的把握。當不知道怎么辦時,全職媽媽應該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
2020年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判?
離婚孩子的撫養權怎么判
離婚子女撫養權判決標準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本科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研究生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并獲得“西南政法大學優秀畢業生”稱號。楊玲律師理論功底扎實,視野開闊、邏輯嚴密、作風穩健,擅長民商法(合同糾紛、勞動爭議、婚姻家事糾紛、人身侵權等)、刑事辯護。從業以來成功代理多起爭議標的額大、法律關系復雜、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訴訟案件。以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戰經驗、嚴謹的工作作風、嫻熟的辦案技巧深受委托人的信賴好評。楊玲律師堅持在專業領域深入研究探索,以期最大限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一級醫療事故分級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1小朋友高空拋物砸傷人怎么劃分責任
2020-12-28勞動仲裁雙倍工資輸了怎么辦
2021-01-16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怎么算
2021-03-09擔保公司搶車警察追回的案例分析
2021-03-14婚前債務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0-12-01如何認定非道路事故
2021-03-01虛假考勤是否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30接受勞務方可以追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保險合同的有效條件是什么
2021-02-26購買旅游意外傷害保險警惕四誤區
2020-11-15土地流轉合同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2-112020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3-10小產權房的房屋拆遷補償是怎么規定的
2021-01-15最新拆遷補償方式有幾種
2021-03-04國有土地使用權拆遷后怎么處理
2020-12-11小產權房拆遷是否有補償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