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當提到監護人時,首先浮現在腦海中是父母,但是根據我國相關民事法規的規定,父母只是能擔任法定監護人的主體之一,也即并非只有父母才能成為監護人,只要滿足了成為監護人的條件,村委會、居委會等都可以成為監護人,但同時需要得到被監護人的同意。
一、成為監護人的條件是什么?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由于監護人具有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財產的責任,包括管理、使用,甚至于處分,因此監護人的確定往往還會產生紛爭。我國《民法通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進行了規定,但對其他原因造成了公民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他們的監護人的選任或確定卻沒有明確規定。
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的,一般是其親屬,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兄弟姐妹等,也包括其他親屬和朋友。如果以上人員都沒有,則由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監護人的選任一般依照法律規定的順序進行確定。《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如果大家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則由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不服該指定的,可由人民法院裁決。
二、監護人的監護職責有哪些
1、保護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人擔負有維護未成年人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護他們的姓名權、榮譽權的責任,同時,還擔負有排除來自于各方面的對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實施侵害的義務。監護人也負有對未成年人進行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培養和教育的職責。
2、管理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監護人于監護職責范圍內管理好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的財產權益。監護人應制止和排除他人侵犯未成年人財產權益的行為,并依法否定未成年人所為的與其行為能力不相適應的處分財產的民事行為,并對不當得利人進行追索,以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權益。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財產為處分行為時,必須遵循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否則,監護人不得為未成年人的財產處理行為。
特定的主體才能成為監護人,不同的監護人需要承擔的職責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的,對于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清醒,經相關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監護資格,若監護人在監護期間,實施了危害被監護人權益的行為的,監護人還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意外左橈骨遠端骨裂屬于傷殘嗎
2021-01-04工傷鑒定書下來后多久可失效
2021-03-06不服勞動仲裁什么時候可以起訴
2021-02-16土地以租代征合法嗎
2021-01-19宋**破壞軍人婚姻案
2021-02-09茂名市有評殘嗎
2021-03-08離婚糾紛的案由如何認定
2021-01-16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期限除斥期間
2020-12-05公司搬遷怎么給補償金
2020-12-09離婚后女方贍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26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買房購房合同霸王條款有哪些情況可以維權
2020-11-20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員工對集資房享有什么權利
2021-02-21延長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工作多久勞動合同自然成立
2020-11-26裁減試用期員工也應支付經濟補償
2021-03-14雇員保險金權益
2020-12-25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人身保險合同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