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人一般都是當事人的父母,其實對于監護人的相關問題,我國民法總則當中是有規定的,有些時候監護人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樣理所應當的,就必須有父母來擔任當事人的監護人。過去人們的法律意識各方面都不太健全的時候,可能會認為父母就是唯一的監護人。下面我們要了解的法律知識就是我國規定法院能否指定監護人?
我國規定法院能否指定監護人?
可以
指定監護,是指有法定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時,由監護權力機關指定的監護。從民法通則的規定看,指定監護實際上是法定監護的延伸,仍屬法定監護范疇。指定監護只是在法定監護人有爭議時才產生。所謂爭議,在未成年人是其父母以外的監護人范圍內的人爭搶擔任監護人或互相推諉都不愿意擔任監護人;在成年精神病人則是監護范圍內的任何人之間的爭議,爭議項如同前述。法律第十七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第十九條 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他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父母是第一順位的監護人,但是同時我國法律也規定,如果監護人的資格有爭議的情況下,法院可以指定監護人。比如說父母虐待孩子,父母有吸毒的行為,或者父母觸犯刑法被依法拘留等這種情況,我國法院都能指定相關人員成為法定監護人。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不符合錄用條件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0-12-04房屋裝修合同容易出現糾紛的情況
2021-03-01涉外婚煙須具備的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26公司公開發行新股應當報送什么資料
2020-11-26不安抗辯權在什么時候使用
2021-02-20遭遇家暴認定困難,家暴維權有舉措有哪些
2020-11-28被家暴打成輕微傷可以離婚嗎
2020-12-18仲裁協議的獨立原則是如何的
2020-12-15轉繼承份額該怎么計算
2021-02-16金融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享有哪些監督檢查職權
2021-02-25如何對倉儲物進行入庫驗收
2020-12-15關于建設工程糾紛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1-03-24農村老人去世后土地應該由誰繼承
2021-03-04哪些財產可以被繼承?
2021-02-05交通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1-03-15土地糾紛有人做偽證可以報警嗎
2020-12-01勞動合同過期是否有效力
2021-03-05在什么情況下可簽勞務合同
2020-12-27離婚時的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數額的確定
2021-03-06人身保險的投保人需要擔負什么義務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