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俗稱勞動者提出辭職,分三種方式和情況:
1、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三十八條的情況(例如未給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存在拖欠工資等情況),勞動者書面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單位的批準,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及辦理離職手續等;
2、依據《勞動合同法》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30天提出的書面離職,不需要用人單位批準就可以離職。其中,試用期提前3天書面提出;用人單位有義務結清工資辦理離職手續;
3、沒有提前30天提出離職,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這個時候就是勞動者違法,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該勞動者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承擔。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勞動法
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于保護處于弱者的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
(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于勞動關系的締結前、締結后或是終結后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
(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1)雙重價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標準是能否兼顧效率和公平的雙重價值取向,勞動法的任務在于,對勞動力資源的宏觀配置和微觀配置進行規范;
(2)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即社會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各個用人單位之間的配置;
(3)勞動力資源的微觀配置:處理好勞動者利益和勞動效率的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中過錯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1-06施工班組安全合同格式
2020-11-20二十年訴訟時效期間可以延長嗎
2020-12-31超過訴訟時效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08如何計算商標侵權賠償
2020-12-01暴力催收報警有用嗎
2020-12-17出交通事故全責能否申請工傷
2020-11-09經常拖工資可以離職嗎
2021-02-16離婚后監護人不盡撫養義務該怎么處理
2021-02-06新婚姻法對事實婚姻的認定是怎樣的
2021-02-08在合同里約定安全免責條款有效嗎
2021-03-23銀行抵押合同簽了會不放款嗎
2021-01-13房屋中介合同違約金
2021-02-27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標準
2021-02-11若公司倒閉該如何賠償員工
2021-02-12公司給員工調崗,造成員工被迫辭職需要給經濟補償嗎
2020-12-29定期壽險具體有什么特點
2020-12-0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概述
2021-01-03建筑工程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合同應當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