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步伐的推進,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也有被納入拆遷范圍。為了解決被拆遷人的居住問題,政府修建了專門的拆遷安置房。拆遷安置房享受土地劃撥、規劃費減免等相關政策,價格比商品房優惠。
拆遷安置房的政策性較強,各個地方都有相應的政策規定。但主要考慮的還是被拆遷房屋的面積問題,或者人口問題。針對離婚案件中目前爭議的情形分析如下:
1.婚前一方的個人房產,婚后被拆遷安置新房的,如果不存在房屋補差價問題,也不存在房屋變更登記在夫妻二人的名下,這種被拆遷安置的新房應該是個人財產,因為財產的性質從根本上說是婚前個人財產演變過來的。如果存在房屋補差價,所補的差價是夫妻雙方共同出資的,這就需要分析被拆遷房的價值和所補的差價在整個新房屋中各自所占的比例,所補差價的比例部分就是夫妻共有財產。對于婚后登記在夫妻二人名下的,不管存不存在差價問題,都應該是夫妻共有財產。
2.婚前房產在一方的父母名下,婚后拆遷安置后,安置房登記在兒女名下的,這需要參考贈與房屋的情形,即《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中的第22條的規定。
3.婚前是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后拆遷安置的。首先,需要考慮婚后拆遷安置時,是否存在出資問題,是否存在取得部分或全部產權,如果是婚后共同出資,取得一定產權的,對這部分房屋產權就是夫妻共有財產;離婚時一般應按所得房屋產權的比例,依照當時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公布的同類住房標準價,給予對方一半價值的補償。如果沒有出資問題,只是房屋拆遷后繼續承租的,離婚時雙方都有承租的權利。對這部分問題相關的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離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問題的解答》
最后需要提到的一個難點問題是,關于婚后用個人的財產出資購買的房屋,是屬于個人財產還是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大部分的人認為是個人財產,其理由是,購買房屋的資金屬于個人財產,個人財產的性質并不因婚姻而改變,這和婚前個人所有的房屋一樣,結婚無論多少年,婚前房屋仍然是個人財產;但也有認為是夫妻共同財產的,其理由是如果雙方事先沒有書面約定的,就存在贈與的可能,畢竟此時的關系是夫妻關系。筆者認為認定為個人財產更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中尸檢是必須的嗎
2021-02-18工傷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26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關于放棄繼承權的特別規定
2021-02-21雇傭關系能認工傷嗎
2021-03-21農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員工申請勞動仲裁的技巧是什么
2021-02-11保險合同常識
2021-02-06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工資中繳納失業保險的份額是多少
2021-01-02土地轉讓合同的效力是怎樣的
2021-02-02房屋拆遷什么情形下視為同住人
2020-12-24寧夏農村宅基地和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7在我國征地時遇到涉及村民自建住房的能否先拆后補
2021-01-19公房拆遷費的法律性質
2021-03-26開發商房屋拆遷不遵守拆遷協議怎么辦
2021-01-21拆遷時房子的拆遷面積怎么計算
2020-12-20房屋征收補償面積包括公攤面積嗎
2021-02-04征地社保補償金是什么
2020-12-24<物權法>與拆遷賠償的問題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