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組建新家庭,購房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有時難免需要父母支持。然而,一旦面臨離婚,房子算誰的?今天的兩則案例,將為您解析其中法律問題。
琳-琳和李-健于2004年結婚登記,婚后李-健變得有暴力傾向,且有賭博的惡習,最終琳-琳決定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二人在婚后購買了荔灣區芳村的一套房屋,登記在李-健名下。庭審中,琳-琳提供了房產查冊表、購房合同等以證明該房產是雙方的夫妻共同財產。但李-健稱,該房屋的是由其父母出資的,李-健提供了其父母名下銀行轉賬記錄(2010年11月至2015年)。但琳-琳主張此部分轉賬僅是李-健父母取款的銀行憑證,與購房款總額也不一致。
法院判決認定,因僅有父母的轉賬記錄且轉賬至李-健名下賬戶,李-健父母的轉賬款項和購房款支付的總額不一致,證據不足以證明李-健父母出資購買房屋。因該房產的購買及產權登記均發生在雙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且琳-琳為該房產進行裝修和購買家具等,故可以認定為雙方的夫妻共同財產。李-健父母對房產出資款可以債權人身份另行起訴解決。該房屋雙方同意競價取得,最終李-健出價85萬元取得該房產產權,李-健應一次性補償琳-琳42.5萬元房屋補償款。
法官說法
父母出資并登記為個人財產
法官表示,最高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卑咐械睦?健希望適用上述規定主張房產屬于個人財產,但出資人沒直接向開發商支付房款,且轉賬記錄不能一一對應,因此該主張不被法院采信,認定房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父母公證房產贈與兒子
離婚時仍屬于個人財產
梁-紅與張-杰于2000年7月登記結婚。梁-紅主張夫妻分居長達數年,雙方感情已經破裂,于是訴至法院要求離婚。
據了解,張-杰父母共有一套房屋,2004年,張-杰父母辦理贈與公證,自愿將涉案房屋的全部產權贈與唯一兒子張-杰,張-杰表示接受該贈與,后產權登記于張-杰個人名下。張-杰父母已先后去世,涉案房屋由張-杰一家三口居住,梁-紅與女兒居住一房間,張-杰居住另一房間。梁-紅主張該房是張-杰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接受父母贈與的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故要求對房屋份額進行平均分割。
法院認為,關于涉案房產,從張-杰父母及其在公證處所作的談話筆錄、《贈與合同》的內容及房產證登記的產權人情況看,張-杰父母將房產只贈與給張-杰個人所有的意思表示清晰明確,故應認定為張-杰的個人財產,梁-紅主張涉案房屋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缺乏事實依據,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均為化名)
法官說法
符合五種情形屬個人財產
根據我國《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因此上述案例適用該條第三款,父母在贈與合同中明確了該房產贈與給張-杰一人,且贈與合同還經過公證,證明力更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警察能參與強拆嗎
2021-02-20冒用他人護照出國境如何處罰
2020-11-30行政訴訟可否提起再審或者抗訴
2020-11-10員工不交社保,單位可以同意嗎
2020-12-16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1民間借貸糾紛中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怎么判斷證據的有效性
2020-12-03新三板定向增發規定
2021-01-06房產證糾紛如何維權
2021-01-08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9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11工會的四項基本職能
2020-12-25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保險合同糾紛案例分析有什么
2021-02-21法院判賠精神損害,保險抗辯按序賠償
2020-12-24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車讓人放火了保險賠嗎
2021-01-11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高速路上追尾別人的責任需要聯系保險公司嗎
2021-01-29自家車撞自家車的話保險要賠償嗎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