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的哪些行為屬于嚴重不良行為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本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
(一)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
(二)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
(三)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
(四)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
(六)多次偷竊;
(七)參與賭博,屢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二、如何矯治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
未成年人有嚴重不良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相互配合,采取措施嚴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對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應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或者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工讀學校對就讀的未成年人應當嚴格管理和教育,針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以及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開展矯治工作。未成年人的嚴重不良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勞動教養。
針對特殊情況的未成年人,該縣政法機關聯合關工委、共青團、教育部門及社區、村居幫教組織加強回訪、對涉嫌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落實跟蹤考察制度,落實幫教措施。全面普查九年義務教育,對一些因家庭經濟困難,導致失學、輟學的未成年人由相關職能部門落實專項救助資金,確保這部分未成年人能接受學校教育。同時,積極開展系列溫暖關愛和善美教育引導活動,傳導社會正能量,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對未成年人出現的嚴重不良行為,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貫徹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考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犯罪情況,與成年人區別對待。而作為學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及時制止嚴重不良行為、與監護人配合做細致的轉化工作、必要時送工讀學校教育和矯治等等。
未成年人可以拒絕辯護幾次?
未成年人在校期間受傷責任如何承擔
未成年故意傷人怎么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案犯在逃能被判嗎
2020-12-28建設工程征用土地合同要如何寫
2020-12-05涉外再婚需要特別注意什么
2020-12-11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
2021-02-27監察機關是否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0-11-26子公司向母公司借款需要借款協議嗎
2021-03-08什么情形下接受勞務方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2021-03-05單位的資金可以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嗎
2021-02-15土地可以進行抵押嗎
2020-12-16二手汽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0-12-26生產線外包
2020-11-11人壽保險的投保對象是什么,買人壽保險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26法律對保險合同的變更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6交通事故本車人員受害能否要求保險公司賠償
2021-02-06打車出車禍可理賠嗎
2020-12-18車禍主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1-01-06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保險法關于車輛理賠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6對保險合同當事人有說明告知義務嗎
2020-12-16車子劃痕沒拍照保險公司給修嗎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