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原告:王某
被告:施某
原、被告原是夫妻關系,2009年2月19日,經法院判決離婚。在審理該離婚案件過程中,法院查明:2006年5月11日,被告與案外人趙某共同出資購買了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的房產一套,房產登記價為人民幣1891808元,被告擁有50%的產權。
2008年3月10日,被告將其擁有的50%的產權以人民幣400000元轉讓給趙某。
法院認為,被告將其擁有的部分以低于登記價的價格轉讓他人,損害了原告王某的利益,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該房產價值的四分之一,即人民幣472952元。
后該判決生效,原告在之后得知該房產的首付款和按揭款實際均由被告一人支付,遂再次起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將其擅自為案外人趙某支付的購房款中的50%賠償給原告。
被告答辯稱,被告和案外人趙某共同出資購房,被告并未代付房款,且該房產在離婚訴訟時已經進行了權屬確認和分割,法院不應再重復處理。
法官說法
【裁判結果】
丈夫代付房款確實妻子賠償要求獲支持
羅湖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屬于離婚后財產糾紛。
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對共同財產的處分不能損害另一方的合法財產權益。
被告否認代付房款,但從法院調查取證的情況看,被告在與案外人共同購買房產時,從其個人賬戶和其負責的服裝店賬戶中支付了首付款并償還了按揭貸款,被告也未提交證據證明其與案外人存在其他的債權債務關系或經濟往來,因此法院認為,被告存在代付行為,且損害了原告的財產權益。
在離婚糾紛案件中,法院處理了被告名下的50%的產權份額。由于當時原告并不知該房產的首付款和按揭款實際均由被告一人支付,故法院并未處理被告代案外人支付的部分,原告在得知后請求處理上述份額理由充分,法院認為應予以支持。
一審宣判后,被告施某不服,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后,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法官說法】
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
夫妻雙方在離婚時如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幾乎是每一個離婚訴訟案件都會面臨的問題。由于我國實行夫妻共同財產制,也就是在婚姻關系續存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所得的財產,除特有財產或雙方另有約定的外,均為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平等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以離婚時既存的共同財產當然應予分割。
那么,對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而支付給案外人的財產是否可以提出賠償請求呢?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我們就這一問題進行較深入的分析。
《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中第十七條規定:“婚姻法第十七條關于‘夫或妻對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的規定,應當理解為:(一)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按照通說,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釋體現了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的理論。日常家事代理權是指配偶一方在與第三人就家庭日常事務為一定法律行為時,享有代理對方的權利。其法律后果是,配偶一方代表家庭所為的行為,另一方配偶須承擔法律后果,配偶雙方對其行為承擔共同的連帶責任。這里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日常家事”的概念,也就是如何判斷是否“因日常生活需要”。日常家事是一個動態、歷史的范疇,因為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經濟條件、不同的家庭收入與職業而具有不同的內容,所以“日常家事”范圍的確定具有難度。按照社會普遍的認知標準,日常家事一般包括購買必要的生活用品、醫療醫藥服務、合理的保健與鍛煉、文化消費與娛樂、子女教育、家庭用工的雇傭等等。可見,由立法部門對“日常家事”進行列舉性規定是不切實際的。法官審理這類案件時應綜合進行判斷。那些為了滿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適合家庭經濟狀況和生活習慣,符合社會通常的認知標準所必需的事項可以視為日常家事。除外情形有:涉及夫妻關系中與人身相關聯的事務,如繼承權的放棄等;與不動產或大額動產相關的部分行為;由夫妻一方為其企業運轉而進行的借貸行為;為維持姘居關系支付的款項;與風俗習慣不同的大額無償捐贈;夫妻雙方明確約定不適用日常家事代理的情形,但該約定以相對第三人知道為限等。
第二,“日常家事代理權”的法律效力。夫妻一方基于日常家事代理權所為法律行為而產生的債務,債權人均有權主張夫妻連帶責任。在夫妻一方逾越日常家事代理權為法律行為時,第三人只要盡到善良注意義務,即只要有正當理由確信該代理權的行使仍在日常家事范圍內,就有權主張交易對方的配偶負連帶責任。如果第三人無法證明自身為“善意”,或確實與行為一方惡意串通侵害另一方的利益時,可將該行為認定為效力待定行為,以利于在保護交易便利安全和夫妻合法權利之間取得平衡。在夫妻一方逾越代理權而為法律行為時,另一方的損失也應當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予以賠償。由于我國目前并未確立婚內侵權賠償制度,而且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離婚時,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的情形只有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這四種情形,所以在實踐中,財產權益被侵害的一方可以直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9條的規定(即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對其他共有人造成損失的,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在離婚訴訟時提出相應的請求。
本案的被告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未經原告的同意,擅自為他人購買房屋支付房款,其行為已經構成對日常家事代理權的濫用,侵犯了原告的合法財產權益,原告有權提出訴請,要求被告予以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津顧問必須是律師嗎
2021-02-11用網上的攝影照片畫畫算侵權嗎
2020-11-18服刑人員假釋考驗期內應遵守哪些規定
2021-03-11法官上街 宣講家庭暴力案例
2021-01-24逼婚是否侵犯婚姻自由
2020-11-11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19云南省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6發生勞動糾紛時該如何證明自己身份
2021-01-21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保險合同是否為有名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1-03-03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
2021-02-23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1-02-24空運保險合同的條款有哪些
2020-11-08保險理賠計算公式是什么,理賠程序怎么走
2020-12-17批準設立的保險公司需要登記嗎
2021-02-03從事保險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2-28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城中村拆遷補償方案中,非農業戶口怎么補償
2021-02-20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有誤解該怎么辦
2020-11-13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不同意的話可以強拆嗎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