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為貫徹落實這一重大決策,必須加快農村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步伐,加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社會和諧,同時必須加強農村法治建設,通過法律營造優良環境,提供有力保障,建設民主法治、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全文共5011字。一、我國農村法治建設的現狀及分析改革開放以來,雖然農村依法治國進程取得一定成效,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村群眾的法治素質有所提高,依法治理的環境獲得改善。但是,與城市和經濟發展速度相比較,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嚴重影響著農村市場經濟的建立和民主政治建設進程。越是貧窮的地方,法制進程越慢。主要表現在:一是基層干部的法律知識普遍缺乏,法治意識普遍淡薄。基層干部是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由于“創新”空間不大,就習慣了“上頭怎么說,下面怎樣干”的模式,以“實干”和“實效”為原則,成天忙碌于田間地頭,一般不認真研究政策和法律,業余的一點時間,多數用在打牌喝酒聊天上,幾乎沒有擠時間學習的習慣。因此,農村干部對國家頒布的法律一知半解的不在少數,有“實用主義”的思維和做法的,就算是佼佼者了。法律知識的缺乏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依法辦事意識的淡薄,加之中國幾千年的人治思想作祟,一般而言,政令在農村的進程,大概靠三個渠道:一是“喝哄駭詐”,這是傳統的計劃經濟時代的方法,它導致的直接后果是顛倒了主仆關系,淡化了宗旨意識;其次是采取“高壓政策”。不問三七二十一拉豬牽牛,地道鬼子進村模樣,“催糧派款,刮宮引產”,農民上吊,干部受到處分;第三便是不管不問,甚至怕管怕問,導致農村矛盾增多,基層黨組織癱瘓,凝聚力減弱,群眾上訪增加,穩定隱患增大。二是農村司法機構不健全。在廣大農村,往往有政府卻無司法,一個中心法庭要管轄二至三個鄉鎮,面積一般在二百平方公里左右。經濟越不發達的地方,管轄范圍一般越大。這種情形還美其名曰“資源整合”。群眾想打官司,要跑上百里山路才能找到法庭,通過立案、傳詢、開庭等程序,早也是筋疲力盡。所以農村廣泛地流傳著“贏了官司輸了錢”的民諺。本身就貧窮,誰還經得住這個折騰!干脆不打也罷了,倒不如自己了斷,往往為一件小事走上極端的事情時有發生。擔護普法宣傳和法律援助的農村司法所,往往也是有其名無其實。大多數鄉鎮的司法助理員,由于缺乏編制,幾乎都是兼職干部或招聘人員。自身并不懂得多少法律,又從何普法和提供法律援助?三是農村群眾依法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怕招惹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中國人的傳統通病,農村尤其。當自己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時,要么怨天憂人,自認倒霉;要么搞家族主義,人多勢眾;要么一味蠻干,不惜鋌而走險。再或就是采取“私了”的辦法,一般不通過法律的渠道來解決。像農村經常遇到的種子問題、債務糾紛、征地拆遷等矛盾,不去找法律,反而去上訪或是過激地圍攻政府,這樣的事件屢見不鮮。出現以上狀況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農村法制宣傳渠道不暢。家庭聯產承包開始后,集體組織形式越來越變得松散,群眾大會已經很少召開。雖說電視機的普及率大幅提高,但收看的節目卻都以電視劇居多。農村報刊最多發行到村委會一級,國家的法律法規一般也在村委打住。農村雖然建立了農民夜校和建成開通了現代遠程教育,農村小學也聘請了法律副校長,但作用并未真正發揮出來,還是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一些,加之農村干部法律知識的缺乏,農村的普法幾乎就成了死角。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習期工資會漲嗎
2020-11-30如何處理醫療事故
2020-12-21請求交通賠償需要的證據是什么
2020-12-18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28因產品質量提起訴訟如何管轄
2021-01-26冷暴力算家庭暴力嗎
2021-03-05自己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2錄音去哪里司法鑒定
2021-01-04什么樣的遺囑不能更改
2020-12-24工資發兩張卡工傷賠償怎么認定工資
2021-01-12員工上班打游戲可以開除嗎
2020-11-29意外險和交通事故可否重復賠償
2021-01-17運輸保險合同
2020-12-13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確定
2021-01-14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有沒有期限要求
2021-02-07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怎樣索賠
2021-02-10保險受益人空白死亡保險金歸誰
2020-11-29被保險人因犯罪死亡保險人應否承擔給付責任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