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在本質(zhì)上,直接利害關系是一種權利、義務的尖銳沖突,是一種法律上的利益關系。通常情況下,與案件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不能作為原告提起訴訟,但可以作為原告的委托人幫助其處理與案件有關的事務。訴訟的結(jié)果直接受當事人合格與否的影響。在法庭上,我們有時會遇到被告反駁原告稱“你不能告我”,或者“你沒有實體權利,你不能當原告”。這時,法院就要審查當事人主體資格并作出判斷,這即為當事人訴訟資格是否適格的問題,即案件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是否可以作為本案當事人。因此,法院是不予受理不具備原告主體資格而提出的訴訟的。即便是法院受理了此類案件,也會被駁回起訴。
“當事人適格”是指當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案件中有資格成為原告或被告,在法院提起訴訟或應訴,并由此受人民法院所做判決的約束。而訴訟實施權,即為適格當事人就具體的案件作為原告或者被告進行訴訟的權能。如何判斷當事人是否適格?通常來講,應以當事人是否是此類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也就是說以本案訴訟標的主體為標準。以這一標準為基礎,只要是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提起以這一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為訴訟標的訴訟,通常作為當事人就是適格的。符合上述條件,成為適格的當事人,法院的裁判才具有實際意義。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雖然不是民事法律關系或民事權利的主體,也可以是適格的當事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自身的意思,對他人的民事法律關系或權利有合法的管理權,如失蹤人的財產(chǎn)代管人;二是消極的確認之訴中,原告對該訴訟標的一旦確認利益,即可成為適格的當事人;三是對于死者的人格保護,死亡公民的名譽權由繼承人行使;胎兒的繼承權受到他人侵犯,胎兒的母親可以作為適格的當事人提起訴訟。在這些情況下,一方可能未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但也會成為案件的適格當事人。
由此可見,確定原告資格對于自助案件是非常重要的。在提起訴訟之前,一定要首先確認原告的資格,以使法院可以受理案件并做出有意義的判決。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判決書下來后續(xù)程序如何
2021-02-25罰金屬于行政處罰嗎
2021-03-23學生的分數(shù)屬于隱私嗎
2020-12-21商標轉(zhuǎn)讓的概念
2021-01-05重大交通事故處理手續(xù)有哪些
2021-01-24拆遷隊暴力執(zhí)法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4父母將房屋贈與子女沒過戶怎么辦
2021-01-07傷殘鑒定多久能下來
2020-12-24高速公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03農(nóng)業(yè)承包合同糾紛政府會處理嗎
2021-01-03買家不想和賣家解除合同補齊材料可以嗎
2021-01-18學校檔案弄丟是行政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2020-11-13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勞動調(diào)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如何進行人壽保險理賠呢
2021-03-07車撞了保險公司要肇事者賠償嗎
2021-02-23哪些交通損失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12財產(chǎn)保險合同履行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7保單是否可以轉(zhuǎn)讓,轉(zhuǎn)讓保單需要經(jīng)過保險人的同意嗎
2021-01-14強制保險如何立法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