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2年4月10日,萬某與喬某經協商達成離婚協議:萬某與喬某自愿離婚,婚姻存續期間購買的115平米房屋歸萬某所有,萬某給付喬某45萬元,協議簽訂時付28萬元,余款17萬元于2012年9月底付清;夫妻共同財產中的一切家電及其它生活物品歸喬某所有。次年11月14日,萬某持離婚協議書向法院提起訴訟,喬某答辯的內容與協議書基本一致,但卻以萬某未支付17萬元為由反悔不同意離婚。
法院審理查明,喬某不能生育未如實告知萬某,是導致雙方感情破裂的主要原因,故萬某要求與喬某離婚的主張,應予支持。法院判決雙方離婚的同時,按照雙方所簽協議的內容對財產進行了分割。
分歧
在處理本案過程中存在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根據《合同法》第2條第2款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離婚協議屬于“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故協議內容無效,法院不應按協議的內容作出判決。
第二種意見認為,離婚協議中涉及夫妻人身關系條款是無效的,但其中涉及財產關系的條款則是附生效條件的協議,在判決離婚的條件下是有效的,應當按照協議書的內容進行財產分割。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8條第1款規定,“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效力。”雖然這里是指協議離婚中的“離婚協議”,且離婚的事實已經得到婚姻登記機關的確認,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才在當事人之間發生法律效力。但我們仍可從中看到該司法解釋對離婚協議中涉及財產關系條款的效力的有條件的確認,即離婚協議中涉及財產分割的條款具有了民事合同的性質。
法院判決雙方離婚,不是因為雙方簽訂了離婚協議書,而是因為喬某不能生育,且未及早如實告知萬某,從而導致雙方感情破裂。對于原、被告雙方達成的關于財產分割的協議,由于與喬某向法院提交的答辯狀也與離婚協議內容基本相同,兩者相互印證,可以認為是雙方意思的真實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規定,故合法有效,法院應當予以確認。喬某關于協議無效的主張,因沒有向法院提交協議簽訂時存在脅迫或者欺詐等可變更或可撤銷的相關證據予以證明,故法院不予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使留置權的條件
2020-11-13刑事拘留后撤案可否賠償
2020-12-10罪犯服刑期間保外就醫算不算刑期
2020-11-19國家賠償方式有哪些
2020-11-24交通違法行為處罰時效多久
2021-02-20工程款的支付流程
2020-12-24合同終止合同還存在嗎
2021-03-14大學生上課玩游戲猝死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2如何防止二手房中介亂收費
2020-11-30單位聘請廚師是否具有勞動關系
2020-12-27平安意外險報銷時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0-11-13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人身保險合同存在格式條款嗎
2021-03-14親筆抄錄風險提示 確定利益不受損
2021-01-07健康保險產品中的產品參數又是指什么
2021-02-05被保險人死因不明時保險公司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2021-03-06道德危險 MoralHazard
2020-12-19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特征
2021-03-02禁養區拆遷不給補償怎么辦
2021-03-24小產權房的房屋拆遷補償是怎么規定的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