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搭建相應的制度平臺
目前,我國的訴訟中委托調解、協助調解工作尚未制度化。在案件依靠訴訟調解難以調成,而又必須通過調解解決時,法院往往通過自身努力協調,才能爭取到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的支持,從而完成委托調解或協助調解的事項,人民調解或行政調解組織處于一種被動的協助局面,這嚴重影響了調解效能的發揮。要改變這一局面,必須將委托調解、協助調解制度化。為此,應當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由各地黨委、黨委政法委協調法院、司法行政部門、有關行政機關、工會、婦聯等組織聯合研究,明確各自在建立多元調解銜接配合機制中的職責,各自應完成的調解事項,相互之間應當互相配合的事項,以及有實踐操作中應當如何配合等,并以文件形式固定下來,使人民調解組織、行政調解組織接受委托或進行協助有依據。二是要加強對人民調解組織、行政調解組織的人員配備和物質保障,使之制度化,從而使委托調解、協助調解切實得到保障。
二、實現人員和管理上的對接
當前,應由各地黨委政法委負責建立多元調解銜接配合的協調機構,具體負責各個部門調解人員和調解事項的銜接配合,將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機關、有關行政部門、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工會、婦聯等調解人員制作統一名冊和電話,確定各單位具體聯系人,以便互相配合。各單位或部門應當成立協調聯絡辦公室,具體負責對外聯絡;要明確互相協助調解的流程,制作統一流程表,并安排具體人員負責聯絡,以實現委托調解、協助調解的無縫對接,保證接受委托的組織及時接受案件,進行調解,協助調解的人員及時到位進行調解。在黨委政法委的協調下,建立法院、司法行政機關、人民調解組織、行政調解組織、工會、婦聯等調解組織信息通報制度,強化信息互通;建立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制度,及時排查出存在的可能存在的不穩定因素,并妥善解決;建立委托接待制度,規范受委托單位或組織接受委托案件的辦理;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當地司法局和信訪維穩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召開調解工作聯系會議,挖掘基層矛盾糾紛產生的根源,分析形成的原因,研究解決對策和方案,不斷總結調解工作經驗;建立分類培訓和案例指導制度。堅持對人民調解員實行分類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知識和調解技能,切實提高他們調處、預防糾紛的能力。同時對涉及婚姻、家庭、土地以及損害賠償等類型化糾紛編發案例,發放給各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供他們在調解同類型案件時參考。
三、規范訴訟中委托調解、協助調解的啟動程序
要明確可以進行委托調解、協助調解的案件范圍,結合審判實踐,筆者認為,下列案件可以重點采用委托調解或協助調解方式解決:一是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的一般民事糾紛,雙方在同一社區、單位的婚姻家庭糾紛,相鄰權糾紛,一般侵權糾紛,小額債務糾紛;二是其他有調解可能的民事案件,原則上除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案件、適用普通程序且法律關系復雜的案件、一方或雙方當事人被勞教、監禁的案件以外,其他民事案件均可視情況委托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邀請相關人員及組織協助調解;三是可以進行委托調解、協助調解的刑事自訴案件和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四是可以進行協調處理的行政訴訟案件;五是可以執行和解的執行案件。
委托調解、協助調解要本著便民、利民的基本原則,注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拓寬調解渠道和解決糾紛的途徑,一切圍繞有利于糾紛解決進行,要選能力強、熱心調解工作的調解員進行委托或協助,要區分各類案件的特點先進委托或協助,對婚姻家庭糾紛、鄰里糾紛等,盡可能引導當事人接受人民調解組織的調解;對涉及農民工工資糾紛案件,做好用人單位工作的同時,邀請或委托工會組織調解員進行調解;對涉及土地糾紛的案件,注重與鄉(鎮)、村兩級組織進行溝通,并邀請街道、鄉鎮土地管理人員參與調解,緩解矛盾。在委托調解中要注意提高效率,結合外地實踐,委托調解的時間一般不能超過15天。
委托調解、協助調解要遵循自愿、合法原則,避免強制性調解傾向,需要進行委托或邀請有關組織協助時,要征得當時人同意。當事人同意后,有關業務庭要報本院協調聯絡辦公室,由協調聯絡辦公室負責聯系安排有關單位或組織進行委托或協助。要建立回避制度,凡法官在訴前進行調解指導的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后,均應另行指定審判人員進行審理,原指導調解的法官主動回避。
四、實現調解效力的對接
經協助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由審判人員制作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的調解書與法院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對委托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申請撤訴的,人民法院審查后作出裁定;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的,人民法院進行行合法性審查時,應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有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遵循“法律不禁止即合法”的原則,凡經審查制作調解書的,即與法院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當事人持已經生效的人民調解協議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的,只要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人民法院應當支持;具有債權內容的人民調解協議,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人可以向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人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以維護調解協議的效力。
五、實現救濟途徑對接
經過人民法院審查的人民調解協議,違反當事人自主、處分原則的;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損害國家、集體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予撤銷,并尊重當事人的意愿,分別進行調解或開庭審理。一方當事人因對方反悔或不履行調解協議而起訴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受理,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進行處理。反悔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變更、撤銷或宣告無效的,一般不予支持,但當事人能夠證明協議具有法律規定的可撤銷或無效的情形除外。人民調解協議被變更、撤銷或宣告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將所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案件的裁判文書送達人民調解機構。當事人憑已生效的人民調解協議向法院申請支付令的,法院應予以司法審查。具有債權內容的人民調解協議經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法院在進入強制執行程序前,應予以司法審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如何轉讓股權
2021-03-12公務員被行政拘會被處分嗎
2021-02-08租房期間電器壞了誰來修
2021-02-26肝挫裂傷能評傷殘嗎
2021-01-15冤假錯案取保候審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0-12-29交通事故需要賠償哪些費用
2021-02-07監護人死亡如何再確定監護人
2020-11-10仲裁協議的獨立原則是如何的
2020-12-15交通事故法醫鑒定的申請與注意事項
2021-01-04人死了租地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4合同撤銷的條件
2021-02-17土地糾紛信訪管用嗎
2021-01-20如何委托律師購房
2021-02-05單位集資房屬于什么類型的房子
2021-02-08實習期離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1-01-04小區綠化“縮水”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01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航空意外險可以買幾份
2020-12-01人身保險的索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快遞車逆行出事保險理賠嗎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