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監護人的范圍是怎樣的
監護是對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設定專人保護其利益,監督其行為,并且管理其財產的法律制度。
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監護需要公證嗎
監護是指對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監護公證是指公證機構依法證明當事人享有監護權的事實或當事人之間簽訂的監護協議真實、合法的活動。有些情況下,特別是在涉外交往中,監護人為履行監護職責首先要證明自己享有監護權,在這種情況下,公證處可以為當事人辦理監護公證。
監護公證由當事人住所地的公證處管轄,監護協議公證也可由協議簽訂地的公證處管轄。當事人應當親自向有管轄權的公證處提出申請,不得委托他人代理。申請時,應填寫公證申請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1、本人的身份證件;
2、與被監護人關系的證明;
3、被監護人的基本情況;
4、其他材料。如監護協議,有關單位同意的證明等。
監護協議不得含有強制未成年人接受宗教訓練等有礙被監護人成長的內容,對不符合我國憲法和有關政策規定的監護協議,公證處不能給予公證。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法定監護人的范圍是怎樣的,監護需要公證嗎”問題進行的解答,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寫刑事判決書
2021-02-02預售合同沒訂立是否適用定金罰則
2021-02-21執行董事可以做股東代表訴訟的原告嗎
2021-01-23不可撤銷的反擔保函是如何的
2021-03-20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有按期送達可以撤銷嗎
2020-12-10征地補償規定有哪些呢
2020-12-082020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02主板上市條件是什么法律規定
2020-11-25異地離婚怎么辦理,異地可以辦理離婚手續嗎
2020-12-20房地產開發貸款利息的計算
2020-11-24勞動關系確認
2021-03-09非法使用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1-03-23雇傭關系怎么證明
2021-01-03勞務公司拖欠員工工資該怎么做
2021-02-15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飛機延誤賠償怎么辦理
2021-03-11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財產保險中出現施救費用怎么賠
2020-11-24保險公司保險騙保如何維權
2020-12-12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