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形可以換監護人
監護人不宜繼續擔任監護人或者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組織的申請,經查明事實,撤銷監護人的資格。通過訴訟撤銷監護后,原監護人的監護權利被取消,依法應另行確定監護人。所以,撤銷監護并不意味著被監護人不再需要監護,而是撤換新的監護人,這實際上是監護人的變更。在確定了監護人之后,監護人就應該擔負起職責,被監護人出于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不具備全面充分的自我保護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遭受到來自外界的的侵擾和損害,其財產也由監護人保管,可以被監護人合理利用,在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之前,最好咨詢一下專業的律師,讓律師幫忙分析自己的處分行為是否有利于被監護人,以免惹來不必要的財產糾紛,因為對于被監護人的某些財產,監護人也不能作出處分。
(一)、怎樣確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對未成年人確定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確定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
3、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怎樣確定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對精神病人確定的監護人。從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角度來看,精神病人可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規定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相同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
1、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2、其他近親屬;
3、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并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4、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監護人可以變更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法通則的實施意見》第18條規定:“監護人被指定后,不得自行變更。擅自變更的,由原被指定的監護人和變更后的監護人承擔監護責任。”也就是說,監護人是可以變更的,但是不得自行變更。那么,哪些情形可以換監護人呢?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一般情況下孩子的父母不宜再繼續擔任監護人,就需要更換監護人,比如孩子的父母毆打孩子或者孩子的監護人已經死亡了,就可以更換監護人。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需要找律師咨詢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的責任程度有哪些
2020-11-22農村征地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8什么是醫療事故罪
2020-12-08解約定金必須注明嗎
2021-01-31擔保公司設立規定
2021-01-11掛牌和上市是什么意思,二者有什么區別
2021-01-01未婚先孕怎么領結婚證
2021-03-15傷殘等級鑒定的標準
2021-02-26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主合同與擔保合同在效力上有什么關聯
2021-01-05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
2020-12-13網購電腦賬戶激活了還能退嗎
2021-02-28合同保全是什么
2020-12-24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詳解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費用問題
2020-11-26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被謀殺未指定受益人 百萬理賠金何去何從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