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礙者監護人有哪些監護職責?
監護人的職責包括人身監護和財產監護兩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以教養、保護為目的。對被宣告為無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以保障其本人及社會的安全,并促其恢復健康為目的。至于財產監護,監護人得依法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監護人為法律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賠償經濟損失的義務。”監護人在行使財產管理權時,得為被監護人的利益而使用或處分,但對不動產的處分,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嚴加限制的。為了防止監護人利用監護關系侵害被監護人的權益,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監護人不得接受被監護人的財產。有的國家在法律上還特設監護監督人,以保證監護人依法履行其職責,在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利害有沖突時保護后者的權益,并設有監護法院等專門機構。
不履行監護職責的后果
監護權歸屬一方后,就應該對未成年子女負起教養責任,如果行使監護權之一方未盡保護教養之義務,或對未成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時,未享有監護權之一方、未成年子女,可以請求法院變更監護權。
我國立法上,對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
1、由有關組織指定;
2、由法院指定。其中前一種是后一種的必經程序,即對于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必須由有關組織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人民法院作出撤銷指定的判決,并另行指定監護人;如果未經有關組織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指定。對精神病人設立監護人首先須確認當事人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
按照《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宣告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法院的職權,其他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具有這一職權,而且法院的這一職權不能主動行使,必須有利害關系人的申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某一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法院受理后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審理中法院應當首先確認被申請人為精神病人。
精神障礙者監護人有哪些監護職責?監護人不得有虐待、傷害精神障礙者的情況,一旦傷害他們就屬于違反法律的事情。對精神障礙者監護人的監護職責需要進一步認識或是了解定監護權知識,需要的時候可以來律霸網找律師咨詢解決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第一套房和第二套房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5經濟補償金計算的標準是如何的
2020-12-14軍人可以離婚嗎
2021-02-14發明專利駁回復審周期是多長
2020-11-09新三板上市條件
2021-01-07九一年的事實婚姻緣怎么解除
2021-01-01侵權行為是什么
2020-12-10擔保期過了法院還受理嗎
2021-02-17員工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04拼車出事故責任誰來擔
2021-02-10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有什么含義
2021-03-15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4保險公司如實告知時應提供現金價值表么
2021-01-12保險公司拒賠污染損失合理嗎
2021-01-13出口產品責任保險的國際法律訴訟環境
2021-02-15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2021-01-2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意思
2021-01-14土地流轉合同書
2021-01-12農村房屋城市房屋拆遷補償不一樣,差在哪里
2021-03-20新農村建設拆遷補償時,是按面積補償還是人口補償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