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監護人
監護人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設置監護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二、遺囑可以指定監護人嗎
遺囑指定監護人是沒有法律依據的,遺囑的法律效力只是對被繼承人死亡后的個人財產進行處分,指定監護應該由村委會、居委會或者法院進行。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七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三、監護人的職責
監護人的職責是依法履行對被監護人的義務,保護其依法享有的權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具體意見(試行)》第十條規定,監護人的法定監護職責是:
1、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
2、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
4、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訴訟;
5、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
6、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代理其進行訴訟。
另外,根據相關規定,因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監護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如果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被監護人有財產交由監護人代管的,應從被監護人的財產中支付,不足部分,應由監護人承擔。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喝酒打人賠償多少錢
2020-12-15試用期辭退員工風險防范
2021-01-05找律師寫個協議多少錢
2021-02-24標志設計包括哪些步驟
2021-03-24內河船舶糾紛的管轄規定是什么
2021-01-21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及精神賠償
2021-03-17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
2020-11-18經濟賠償金有上限嗎
2020-11-22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啥時候提出放棄繼承權
2021-02-23樓頂空間的所有權到底該歸誰
2021-03-21拆遷安置房加子女名字怎么弄
2021-02-16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哪些權利
2021-02-09如果企業沒有參保,發生工傷事故農民工該怎么辦?
2020-12-11因丈夫婚外戀訴離婚,妻子能否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1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平安意外險幾時生效
2021-02-12保險公司是怎么設立的
2021-01-14財產保險合同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