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人的相關規定及職責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從事民事行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而十八周歲(或十六周歲)以下的公民,以及精神病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即其監護人代理其從事民事活動。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如果沒有上述人員可以作為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或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人員擔任監護人。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上述人員可作為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處公證過的證據有效期是幾年
2020-11-13行政法制監督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020-12-02對驗房結果不滿意怎么辦
2020-11-27如何判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0-11-19留置權的取得范圍怎么規定
2021-01-10交通事故鑒定手續不全是否合法
2021-02-08繼子女在什么情況下對繼父母的沒有贍養義務
2021-01-11分手協議是指什么
2021-02-20房屋租賃合同不按手印生效嗎
2020-11-22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低保待遇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沒有法條)
2020-11-22哪些交通事故將不予理賠
2020-12-23土地糾紛是找村長辦事嗎
2020-12-16競業限制協議每個月應該給補償嗎
2021-02-19“試用工”應該得到勞動報酬嗎?
2021-02-02買賣合同公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人身意外傷害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3有產品責任險的產品可不可以放心購買
2021-01-05發生大地震造成人員死亡保險能賠償嗎
2020-12-26人身保險不是一買就保 一起保險理賠案的教訓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