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行為的內(nèi)容主要是什么?
行政行為的內(nèi)容主要是:賦予權益和剝奪權益;剝奪、限制權益是指其剝奪、限制行政相對人已有的相關法律上的權能、權利或利益;科以義務和免除義務;確認法律事實和法律地位。 是指行政主體依法確認對某個法律關系有重大影響的事實是否存在,確認結果將會對法律責任的分擔起重要作用。
二、相關內(nèi)容拓展
1.行政行為是執(zhí)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jù),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xié)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并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zhí)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xiàn)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5.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應當是無償?shù)摹.斕囟ㄐ姓鄬θ顺袚颂貏e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shù)模@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行政行為的內(nèi)容一般總結為三個方面,涉及到的內(nèi)容是比較多的,相關的法律中對于這部分的內(nèi)容也有非常詳細的司法解釋,供大家解讀參考。近些年的行政法對于行政行為以及各個名詞的定義都進行了相應的修訂,力求使制度更加簡單易懂,增強實用性。
具體行政行為合法要滿足什么條件?
哪些行政行為不能申請行政復議?
要式行政行為和非要式行政行為的含義是什么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最新民事訴訟時效一覽表
2021-01-12醫(yī)療事故防范制度是怎樣的
2021-01-12代持股份可以起訴確認股權嗎
2020-11-30設計服務合同范本
2021-01-09侵占罪與盜竊罪有哪些不同,侵占罪告訴處理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4在外地能不能辦理結婚手續(xù)
2020-12-13非法侵入住宅罪量刑
2021-01-04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停車位租賃合同
2020-12-05員工請假多久算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8非全日制用工情況下勞動合同何時終止?
2021-01-01被競業(yè)限制的對象如何界定
2021-01-12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調(diào)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用人單位社保欠繳可以勞動調(diào)解嗎
2020-12-03人壽保險怎么買,在購買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4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
2020-12-18觸發(fā)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會怎么樣
2020-12-25哪些事故車輛可以申請報廢找保險賠償
2021-01-23